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八)

张衡咏思玄,屈平赋远游。

高情薄云天,意气隘九州。

朝攀扶桑枝,夕饮溺水流。

翻然不忍去,无女哀高丘。

严霜下百草,岁律聿其周。

萧兰共憔悴,已矣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拟古九首》中第八首的和作。诗中以张衡、屈原的典故开篇,引出高远的情怀与意气,仿佛在说,张衡的深沉思考,屈原的远游之志,都如同那高挂于云天的情操,广阔无垠,足以填满整个九州。

接着,诗人描绘了主人公的日常活动,早晨他仿佛能触及到东方日出之地的扶桑树,傍晚则在流逝的水中饮尽一天的时光。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却因对高丘的哀怜而显得不忍离去,展现出一种既超凡脱俗又不失人情味的情感世界。

后半部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严霜之下,百草凋零,岁月如流,终将周而复始。在这萧瑟之中,即便是最芬芳的兰花也难逃枯萎的命运,诗人借此表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或许,这正是诗人在“已矣吾何求”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九)

青青一本兰,俟时吾将采。

不采庸何伤,香色终不改。

太阳颓西泛,明月生东海。

日月如飞梭,荣华不相待。

寄言纫佩子,无贻后时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中秋

天风吹河汉,明月悬清光。

清光不可掇,流影入杯觞。

吸此风露魄,洗我芥蒂肠。

向来功名心,一笑冰沃汤。

人生几中秋,弹指三万场。

胡为置冰炭,不使心清凉。

此心如秋月,虚明洞八方。

此身万化中,太山一毫芒。

尚无物与我,何者为彭殇。

推琴黄叶落,搔首白云翔。

解衣一盘礴,清境堕渺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重午游冠山寺

南风摇百草,吹我游山樊。

青山映华发,似我头上冠。

长松五月窗户閟,终古不散苍云寒。

步出乔木杪,俯视林下鞍。

飞亭枕爽垲,更觉天宇宽。

凭高送远开心颜,白云青嶂非人间。

深林冥冥白日暮,飞鸟裔裔长空闲。

夕阳万里开野色,晋赵形势空河山。

时清老守容痴顽,临风把酒遗巾纶。

明朝却望题诗处,城楼惟见烟中竿。

形式: 古风

七夕与诸生游鹊山

七夕七日人閒秋,兴来飘然鹊山游。

灵仙役鹊渡河去,白云岭上空悠悠。

手持云腴酒,与云更献酬。

云既不解饮,且可与子消百忧。

云不饮,我无愁,不愁不饮空白头。

但愿年年岁岁得相见,长看云驭织女会牵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