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首(其三)

每入秦淮口,风波更不忧。

重看后庭树,还起旧时愁。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金陵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秦淮河口时的感受。首句“每入秦淮口”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多次来访,次句“风波更不忧”则暗示他经历过世事变迁,对眼前的风风雨雨已不太放在心上。

然而,当诗人“重看后庭树”,看到曾经引发历史兴衰的“后庭花”时,内心的情感被触动,涌起了“还起旧时愁”。这里的“旧时愁”可能指的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也可能是对人事沧桑的反思。

接着,“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人物和故事的追忆,如今连那些老人都已不在,遗迹也难以寻觅,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寂寥感。

最后两句“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以景结情,诗人自问无人能理解他的深沉思绪,只有那在寒洲孤独的白鹭似乎能懂他的心意。这既是对自己心境的写照,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口的景色和历史痕迹,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以及对当下境遇的孤独与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金陵三首(其二)

金陵逢晓雪,撩乱逗云来。

已失乌衣巷,还成白玉台。

山盘犹隐见,江转似昭回。

一听高楼笛,依稀认落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金陵三首(其一)

恃险不能久,六朝今已亡。

山形象龙虎,宫地牧牛羊。

江上鸥无数,城中草自长。

临流邀月饮,莫挂一毫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金霞阁

登临无尽兴,清燕日徘徊。

霞影缘觚落,岚光入牖来。

离宫分碧瓦,太液俯青槐。

好待邀明月,瑶琴为一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春云易成雨,一日几回阴。

燕湿飞犹快,花寒色更深。

邀车愁客远,盘马畏泥侵。

向晚晴光吐,西窗绿影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