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谢公游玩的兴致还未满足,走遍了山路上每一步都踩在木屐的尖端。
古老的殿堂里神仙居住的地方幽深寂静,香炉升腾的烟雾如翠色丝缕般袅袅上升。
岩石上的花朵静静地飘落如玉片,庭院里的桧树稀疏地映照出月亮的光影。
仙子啊,你不要回来,因为人们已经看不见你,只有微风细雨轻轻掀动窗帘。

注释

厌:满足。
登山屐:登山用的木屐。
杳杳:幽深寂静。
纤纤:形容烟雾轻盈。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玉蟾:月亮的别称。
帝子:对仙女的尊称。
微风细雨:形容轻柔的天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诗人以谢公(谢灵运)的游兴未尽为引,描绘了山中小堂周围的景致。首句“谢公游意未能厌”表达了对美景的深深迷恋,仿佛谢灵运的游览兴致仍未消减。接下来的“踏尽登山屐齿尖”则形象地展现了登山者的足迹,暗示了道路的崎岖和游人的执着。

“古殿神仙深杳杳”描绘了古殿的神秘与幽深,仿佛有仙人隐居其中,增添了神秘色彩。“香炉烟翠起纤纤”则通过缭绕的香烟和翠绿的山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诗人继续写到“岩花寂历飘琼片”,岩壁上的花朵轻轻飘落,如琼瑶般晶莹,增添了诗意。

“庭桧萧疏漏玉蟾”中,“庭桧”指的是庭院中的桧树,其枝叶稀疏,月光洒落,犹如玉兔(古人称月亮为玉蟾)透过缝隙,营造出静谧的夜晚景象。最后,诗人借景抒怀,“帝子莫归人不见”,暗指友人离去,自己独自欣赏这美景,只能任由微风细雨轻拂窗帘,透露出淡淡的孤独与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谢公的游兴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小堂的自然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淡淡哀愁和对自然美的深深欣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

饮阑钟虡欲移轩,香雾犹残金博山。

明月飞来松岭外,游人散落马蹄间。

城严画鼓初传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暂时都不见,夜深人尽始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子瞻寿州城东龙潭

东行取次阅三州,击鼓清晨复解舟。

车骑纷纭追过客,歌钟凄咽动潜虬。

宦游底处非巢燕,归计何嫌诮沐猴。

赖有故人怜远适,慇勤屡劝酒行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子瞻杜介供奉送鱼

天街雪霁初通驷,禁籞冰开渐跃鱼。

十尾烦君穿细柳,一杯劝我芼青蔬。

寒樽独酌偶逢客,佳句相酬不用书。

江海归来叨禁近,空令同巷往来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