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以镜换酒

把取菱花百鍊镜,换他竹叶十旬杯。

嚬眉厌老终难去,蘸甲须欢便到来。

妍丑太分迷忌讳,松乔俱傲绝嫌猜。

校量功力相千万,好去从空白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乐天以镜换酒》。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幽默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把取菱花百鍊镜,换他竹叶十旬杯。”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自己珍贵的菱花镜与朋友的竹叶酒杯进行交换。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豪爽情怀,也反映出唐代文人之间相互赠送礼物、交流思想的情谊。

“嚬眉厌老终难去,蘸甲须欢便到来。”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朋友聚会的期待。"嚬眉"形容不满或困惑之情,而"厌老"则是对年岁增长的无奈;"蘸甲"意味着快乐地享受,而"须欢"则强调了这种愉悦时光应尽快到来。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态度的矛盾心理,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

“妍丑太分迷忌讳,松乔俱傲绝嫌猜。”这两句诗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于某些社会关系和礼节的不满。"妍丑"指的是美丑之分,而"太分迷忌讳"则意味着过度的区分与避讳;"松乔"形容高洁脱俗,"俱傲绝嫌猜"则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愿卷入世俗纷争的心态。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和个人的独立精神。

“校量功力相千万,好去从空白玉台。”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间交流才艺的热情赞美。"校量功力"指的是衡量才能与力量,而"相千万"则形容其高超;"好去从空白玉台"则是在表达一种愿意从一个纯洁无暇的高度去欣赏和参与这种才艺交流的积极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交游之乐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我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和乐天早寒

雨引苔侵壁,风驱叶拥阶。

久留闲客话,宿请老僧斋。

酒瓮新陈接,书签次第排。

翛然自有处,摇落不伤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

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

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

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乐天柘枝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

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识斗鸡纱。

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