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泉

披沙觅山泉,不知泉在师锡端。

借师锡端卓白石,不见师泉见山锡。

须弥芥子本无别,离一离二别胡越。

我师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满恒河沙。

沙河现作天人相,一杯普供人天饷。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沙尘中寻找山泉,却不知泉水藏于师锡的指引。
借助师锡指示找到白石,却只见到了山锡,未见泉水。
须弥和芥子原本没有区别,离开一物或两物,差别何在呢?
我的老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如同一家人,一念之间能充满如恒河沙粒般众多。
即使化为沙河,也能显现天人的形象,一杯水供奉给天上人间。

注释

披沙:比喻在纷繁复杂中寻找。
师锡:指老师的指引或教诲。
须弥: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象征极大。
芥子: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小草籽,象征极小。
离一离二:形容超越分别心。
胡越:古代中国对北方和南方的泛称,这里指远方。
恒河沙:比喻数量极多。
天人相:佛教中指修行者达到的超凡境界。
普供:普遍供应,广泛供奉。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卓锡泉》,作者是宋代诗人陈鹏飞。诗中以寻泉为线索,表达了对禅宗哲理的理解。首句“披沙觅山泉”描绘了寻找真理的过程,如同拨开尘沙探寻深藏的泉水。接着,“借师锡端卓白石”暗示借助外物(师传的智慧)来领悟真谛,而“不见师泉见山锡”则揭示出真理并非外在之物,而是内在自悟。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须弥芥子本无别”的观点,认为宏观与微观、大道与小道并无本质区别,就像须弥山与芥子一样大小相对。接下来的“离一离二别胡越”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即使相隔万里,心念相通,如同一家人。

最后两句“我师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满恒河沙”表达了心性的广大无边,一个念头就能涵盖广阔的宇宙。结尾“沙河现作天人相,一杯普供人天饷”则以生动的意象,比喻禅悟后的平等无私,如沙河供养天人一般,一杯水也能普度众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寻泉的寓言,深入浅出地传达了禅宗关于万物一体、心性广大和修行无界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4)

陈鹏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邕管察推陈仲辅(其一)

阑干一幅鹅溪绢,中有五箴排小篆。

古字今文认未了,火剂针铓俱瞑眩。

平生卷轴有膏肓,首尾年来逾错乱。

剩储药物走医门,掉头呕冷不下咽。

一落泥头千丈强,谢君欲拯非手援。

银钩小变科斗文,挂我床头星斗烂。

退之处士阳冰手,驱逐习气车轮转。

光芒照耀肝胆醒,两眼频看泪如霰。

门前恶草锄又生,我病七年行复玩。

会须著意课儿童,日日床头诵千遍。

形式: 古风

读明妃引

骊山举燧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

能遣明妃嫁夷狄,画工原是汉忠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四)

层崖缘石涧,孤树耸危桥。

海色侵衣袂,松风破泬寥。

佛门苔藓古,山寺薜萝饶。

回首斜阳外,神仙未可招。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三)

绝巘云霄外,嵯峨杳霭间。

云将山岫湿,鹤伴月华閒。

流水溪溪静,琪花树树殷。

攀跻犹未得,清梦绕禅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