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怜君孤垄寄双峰,埋骨穷泉复几重。

白露空沾九原草,青山犹闭数株松。

图书经乱知何在,妻子因贫失所从。

惆怅东皋却归去,人间无处更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我同情你在那孤独的坟墓中长眠,双峰之下,深藏的骨骸不知有多少层。
白露徒然打湿了荒坟上的草,青翠的山峦依旧守护着几株松树。
书籍在战乱中不知流落何处,妻儿因贫困而离散各自东西。
满怀惆怅地离开东皋,回到世间,却发现已无处再相见。

注释

怜君:同情你。
孤垄:孤独的坟墓。
双峰:两座山峰。
埋骨:安葬。
穷泉:深泉,指墓穴。
复几重:不知有多少层。
白露:清晨的露水。
九原:古代指墓地。
草:草丛。
青山:青翠的山。
闭:守护。
数株松:几棵松树。
图书:书籍。
经乱:经历战乱。
知何在:不知去向。
妻子:妻子儿女。
因贫:因为贫困。
失所从:失去依靠。
惆怅:悲伤失望。
东皋:东边的高地。
归去:回去。
人间:人世间。
更相逢:再次相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人李宥的怀念之情。开篇“怜君孤垄寄双峰,埋骨穷泉复几重”两句表达了游子对于故人的深切哀悼,想象故人孤独无伴地长眠于双峰之下,骨骸埋藏在偏僻的泉水旁,给人以深深的悲凉感。

“白露空沾九原草,青山犹闭数株松”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哀伤与孤独。白露象征着清晨的寂静与纯洁,而它只是轻轻地湿润了大地上的草,而未能唤醒逝去的生命;青山依旧闭合,数株松树仍然挺立,这些景物似乎在诉说着过去岁月的故事。

“图书经乱知何在,妻子因贫失所从”两句,则是游子的个人遭遇。图书散乱,妻子因贫穷而不知去向,表现了游子个人的困顿与无奈。

最后,“惆怅东皋却归去,人间无处更相逢”两句,是游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落与挫折后,对人生的深深感慨。他站在东皋之上,心中充满了忧愁,决定归去,却又意识到在这茫茫人世间,再也无处寻觅到昔日的温暖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哀悼与个人的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悲凉情感,以及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少年行

射飞誇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月下呈章秀才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见故人李均所借古镜恨其未获归府斯人已亡怆然有作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

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所恨平生还不早,如今始挂陇头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

岂知偕老重,垂老绝良姻。

郗氏诚难负,朱家自愧贫。

绽衣留欲故,织锦罢经春。

何况蘼芜绿,空山不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