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的《杂诗十一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历史人物如老子和孔子的典故开篇,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伯阳西度关,仲尼东浮海",老子西行出关,孔子东游至海,象征着两位圣贤追求真理与智慧的旅程。接着诗人提出"道大无所容,一身置何在",探讨了大道与个体存在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兰蕙秋风前,芳香竟谁采",以兰花和蕙草在秋风中的芳香无人欣赏为喻,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价值的未被发现。"天道自茫茫,知命不复悔",指出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强调顺应天命的重要性,即使面对未知与困难也不再后悔。
最后两句"栖栖止百年,赫赫向千载",表达了诗人对于短暂生命与永恒名声的对比思考,认为尽管生命有限,但通过努力与贡献,可以使自己的影响力超越时间,达到千载流传的效果。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