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十一)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巨大的灾难让世界满目疮痍,人们的衣冠都因痛苦而破败。
在静谧中传承着世外的学问,晴朗的日子记录着狱中的诗篇。
那些坚定的烈士为名誉而献身,真正的圣人却与世俗相违背。
世间纷扰,人们往往迷失方向,应认清事物的来去真相。

注释

浩劫:大灾难。
风尘:战争或混乱的烟尘。
暗:昏暗不明。
衣冠:古代指士人的服饰,这里代指人们。
痛百罹:极度的痛苦和苦难。
静传:在宁静中传授。
方外学:指超脱世俗的学问或修行。
晴写:在晴天书写。
狱中诗:囚犯写的诗,可能表达内心世界。
烈士: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惟:只。
殉:为……而死。
真人:道家所说的得道之人,不同于世俗之人。
违:违背。
世间:世间万物,人间。
忙会错:忙碌中容易迷失。
认取:认清,识别。
去来时: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去的过程。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哀痛。"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表达了作者对于战火中的国土和民众深感痛心。"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则显示了即便是在困顿之中,作者依然保持着对文化的传承与诗词的创作,这是他精神上的坚守。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一句,表达了对于那些为国捐躯、英勇献身者的哀悼,以及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无法相符的无奈。而"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则是作者对于世事变迁、人生短暂的一种感慨和醒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文天祥个人的英雄气概与坚定信念,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至今仍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十五)

我自怜人丑,人方笑我愚。

身生豫让癞,背发范增疽。

已愧功臣传,犹堪烈士书。

衣冠事至此,命也欲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己卯岁除

岁除破衣裳,夜半刺针线。

游子长夜思,佳人不可见。

草枯稚驴吼,灯暗饥鼠现。

深室闭星斗,轻裘卧风霰。

大化忽流斡,浩劫荡回转。

冠屦失其位,侯王化畸贱。

弓戈叱奇字,刀锯摧䪻弁。

至性讵可迁,微躯不足恋。

真人坐冲漠,死生一乘传。

日月行万古,神光索九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中秋

不教收骨瘴江边,驱向胡沙著去鞭。

旧夺宫袍空独步,新餐官饭饱孤眠。

客程恰与秋天半,人影何如月倍圆。

犹是江南佳丽地,徘徊把酒看苍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为刘定伯索油蕨

我欲登山去采薇,江南秋雨正霏霏。

仙家解有逡巡手,一箸西风落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