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逢。
春城何处满丝桐。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
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
新诗别后寄南鸿。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这首宋词《临江仙·其二》是晁补之所作,通过对河阳花县的美好回忆和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常记河阳花县里"一句,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如同在饭颗山般的寻常之地,却因友情而显得特别。"春城何处满丝桐"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丝桐象征着高雅的音乐,暗示了他们共同的文艺情操。
"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诗人赞美友人具有古代名士的风范,形象地刻画了友人的儒雅气质。接下来,诗人想象在梁王台畔重逢的情景,但遗憾的是,"黄花绿酒谁同",少了昔日的陪伴,使得聚会显得孤独。
最后,诗人以"新诗别后寄南鸿"表达对友人的离别赠言,希望诗歌能作为他们的精神纽带,跨越千里。"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通过回头远望和想象友人身处白云之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祝福。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描绘了过去的美好回忆,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
不应都占世间豪。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
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好月良宵。
只消怜取董娇饶。修门君自到,不用我词招。
十岁儿曹同砚席,华裾织翠如葱。
一生心事醉吟中。相逢俱白首,无语对西风。
莫道尊前情调减,衰颜得酒能红。
可怜此会意无穷。夜阑人总睡,独绕菊花丛。
尽说彭门新半刺,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馀事不须为。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