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都阃济南省亲至京还广

伊昔关河事征战,君家严君拥方面。

君拜元戎领大藩,虎旗耀日光于电。

北山之北南河南,鲸波虎垒相巉岩。

辕门上日开将阃,白马朱缨银作衔。

军中呼卢日向午,锦筵置酒夜击鼓。

龙潭降卒解西歌,翁源女儿学东语。

有时俘贼珠海头,海门六月如九秋。

牙旗挥天虎豹怒,霹雳迸火鱼龙愁。

银汉淋漓洗穹昊,严亲入觐承恩早。

角巾还第谁最高,君与君家兄弟好。

朅来宁亲东入齐,归舟一系蒋陵西。

莺花烂熳春如海,歌舞流连醉似泥。

蟾溪高彬故部曲,开宴斗门桥下屋。

宣州梨子鹅儿黄,吴姬指纤白如玉。

酒酣耳热悲故乡,孙蕡在座情更伤。

关河北去五千里,目断南天如许长。

秦淮水生风似雨,十幅蒲帆醉中举。

龙湾江口辞故人,小孤洲北失前侣。

知君第宅绕西湖,门对罗浮列画图。

梅花白白想犹昨,芦橘青青今有无。

三郎今年三十几,平生与蕡最知己。

明岁春还若寄书,玉堂华馆西清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何都阃领军征战的经历和省亲归广的旅程。首句回忆往昔征战岁月,接着赞美何君的英勇和家族荣耀。描述了军队的威武和战地生活的热烈。诗人以龙潭、海门的战斗场景烘托出战争的激烈,以及胜利后的庆祝气氛。

随后,诗笔转向何君省亲的场景,春天的莺花烂漫与欢宴的热烈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诗人提及自己与何君的友情深厚,以及分别时的不舍。沿途景色如秦淮风雨、龙湾江口,都寄托着离别的感伤。

最后,诗人想象何君归家后的惬意生活,西湖美景、罗浮山画图,以及对梅花、芦橘的关切,展现出对友人的祝福。结尾处提到三郎与孙蕡的亲密关系,以及期待来年春天能收到友人的书信,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既有对历史功绩的赞扬,也有对亲情友情的深情厚意,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往平原别高彬

银壶绿酒沾春宴,环佩朝回奉天殿。

平生不作儿女悲,独向高彬泪如霰。

高彬昔年桑梓雄,好贤乃有古人风。

东林诗社静来结,北海酒樽长不空。

朅来弓剑已萧索,短发如丝犹好客。

塞上葡萄火齐红,宣州梨子鹅儿白。

沉绵不独重相知,文采今还胜昔时。

小楼焚香每读《易》,净几把笔常题诗。

今晨我作平原别,高彬不意情欲绝。

芙蓉香冷不堪赠,杨柳枝黄未宜折。

龙湾江口石城头,一幅蒲帆万里秋。

暮云红树傥相忆,应有音书慰别愁。

形式: 古风

寄诃林长老明静照

庞眉老僧无住着,不问山林与城郭。

谈禅到处即跏趺,白昼天花如雨落。

心知一境万缘空,静与晴霄海月同。

锡振春山常伏虎,钵含秋水自藏龙。

问师今年僧腊几,手种苍松旧松子。

松身已作蛟龙鳞,定中一念犹未起。

白石垂萝净窈冥,炉香一炷两函经。

涧猿时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岩听。

荷为袈裟荔为带,世人见者皆再拜。

师言是悉有漏因,我今已入无色界。

十年奔走乱如丝,对榻空论不遂期。

每叹道缘于世浅,惟师与我最相知。

形式: 古风

赠虹县颜景明

淮阳老人读《周易》,风吹鬓丝人不识。

兴阑移席傍寒梅,双眼如猫对花碧。

天风毛骨江海仙,偶来花下同清缘。

凌云文采凤凰见,照室丹光龙虎全。

清琴调古无人续,且可开樽扫茅屋。

胎禽起舞和云谣,山月光于画楼烛。

形式: 古风

次武昌

大风吹船如马走,船头水声作牛吼。

挂帆初发岳阳矶,转柁俄湾武昌口。

武昌城头黄鹤楼,飞檐远映鹦鹉洲。

汉阳树白烟景湿,行人如鸥沙际立。

江南风土寒气迟,居人九月着絺衣。

酒旗临江开竹屋,当垆小姬能楚曲。

蜻蜓船尾旋回风,今夕停船酒家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