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不可为二章(其一)

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

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

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

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

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

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

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蒸祀。

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

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

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何事不可为二章(其一)》,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探讨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社会关系的微妙之处。

首句“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开篇便提出了一个反问,引出对人子身份与责任的思考。接着,“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关系网,如同在异乡攀附亲戚,或在高山上寄望于他人庇护,形象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则揭示了社会中某些不公与压迫的存在,人们仿佛被置于腥膻之地,任由外界驱使,无法自主。接下来的“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两句,通过蜾赢与黎丘这两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中存在的欺骗与不真实,如同微小的虫豸与奇异的鬼魅,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两句,以东海之恶臭与西江之耻辱为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的批判。接下来的“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两句,揭示了人性中自私与冷漠的一面,即使自称为父亲,但对于生者的痛苦与困境却视而不见。

最后,“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蒸祀”两句,将目光转向逝去的亲人,表达了对逝者被遗忘与祭祀被剥夺的哀伤。接下来的“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两句,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一些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充满了虚伪与贪婪。

“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两句,指出了一些人为了追求权力与地位,不惜效仿他人,甚至迷失自我。最后,“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两句,以一种哲学式的思考,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究竟谁是真正的父亲,谁又是真正的儿子?整个诗篇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又复杂的画卷。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何事不可为二章(其二)

何事不可为,必欲呼人师。

观其用心处,岂在道义为。

昌黎作师说,哓哓费繁词。

谁知矫枉甚,流弊为今兹。

后堂列女乐,前庑陈牛衣。

位置虽不一,市道均无疑。

桃李本春卉,向暖固所宜。

窃恐白日光,难遍倾阳枝。

今朝罗雀处,咋日横经时。

众散在转瞬,令我长叹咨。

萧萧子云室,寂寂康成居。

茅茨且休剪,抱经聊自怡。

形式: 古风

题可堂印谱

昔闻昌黎言,为文须识字。

俗书动讹谬,焉论古书契。

所以有心人,索古具深思。

观其变态中,绰可见根蒂。

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

缪篆虽纵横,缔索极精邃。

铜斑玉血中,一线斯文系。

重不侔鼎钟,功祇记姓氏。

人各自为佩,识字聊一二。

奈何俗儒舛,此道亦捐弃。

私心自增损,屈体斗纤媚。

谁欤出攻苦,相与究疑义。

迩逢吾可堂,于此见三昧。

作之不甚惜,求者鲜不畀。

欲令一笔讹,千金不回视。

褒然成一编,仓斯吐光气。

波磔必老苍,惨淡出平易。

每于半黍间,欲作千丈势。

榇其用心处,实欲功斯世。

吁嗟俗眼多,曲说中肝肺。

落落趋风尘,何人辨能事。

西兵方凯旋,羽书走星骑。

将军要勒铭,军中孰书记。

此事非君谁,道远莫能致。

三叹聊赠言,藏锋待时至。

形式: 古风

寿阳

花草何须怨楚宫,六朝残劫总成空。

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终古英灵走河胃,此间形势障江东。

我来祇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八公山

半壁淮南翠扑天,振衣绝顶势苍然。

忽惊鸡犬入云去,遂伺风禽来耳边。

儿辈偶然能破敌,才人何必定成仙。

登临去住终为客,日暮空歌招隐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