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五)

伯兮癯似松间鹤,季也孤于云水僧。

昨夜梦中闻笑语,觉来秋在影堂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伯君清瘦如松间的仙鹤,季子孤独得像云水间的僧人。
昨晚梦中听见了笑声和话语,醒来时发现秋意已在光影摇曳的堂灯下。

注释

伯兮:指代某位名叫伯的人物。
癯:形容人消瘦。
松间鹤:比喻清高、超脱。
季也:指代另一位人物。
孤于云水僧:形容其生活孤独,如云水漂泊的僧人。
昨夜:指过去的某个晚上。
梦中:在梦境中。
笑语:笑声和交谈声。
觉来:醒来后。
秋在:秋天的感觉。
影堂灯:光影摇曳的堂灯,可能暗示环境或氛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悼念德和伯氏的系列诗作之一。诗人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伯氏的形象,将他比作松间的仙鹤,暗示其清高孤傲的气质。而季氏则被形容为云水僧,进一步强调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昨夜梦中闻笑语”,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温馨回忆的怀念,以及梦醒后的现实与梦境对比,突显出秋夜寂静中的哀思。最后,“觉来秋在影堂灯”一句,借秋夜灯火映照下的影堂,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庄重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哀悼之情。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哭德和伯氏六首(其四)

溪冷浣花宗武哭,池荒梦草惠连愁。

行人犹说春风夜,灯影书声共水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三)

空遗破砚孤心苦,只博生绡两鬓华。

小婢灯前泣秋雨,竹房不见夜呼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二)

风尘何处托清魂,家世梅花水月村。

旧箧已无封禅稿,独怜渴病似文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

棣陨双葩洒泪红,百年已短更匆匆。

祇今风雪栖栖影,地老天荒一个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