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禅宗高僧慧寂所作的《偈》之一。慧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深奥哲理。
“法身无作化身作”,开篇即点明了佛法的核心——法身(即佛性)的存在与显现。法身并非实体,而是超越一切形式的真理本体。它不通过任何造作而自然显现,如同万物之源,无所不在又无形无相。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本源与显现过程,强调了佛法的内在性和普遍性。
“薄伽玄应诸病药”,“薄伽”是梵文对佛陀的称呼,“玄应”则意味着佛法能够适应各种情况,如同万能的药物,可以治愈众生心灵的疾病。这里将佛法比作良药,强调了佛法对于解决人类精神困惑和痛苦的重要性。佛法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能够引导人们走出心灵的困境,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啀喍闻响拟嗥吠”,“啀喍”形容的是婴儿啼哭的声音,这里用来比喻众生在无明烦恼中的痛苦呼号。“拟嗥吠”则是模仿狗叫,暗示着众生在痛苦中盲目挣扎,无法找到真正的解脱之道。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众生在无明中受苦的真实状态,以及佛法对于引导众生脱离苦海的必要性。
“焰水觅鱼痴老鹤”,“焰水”指的是火光映照下的水面,象征着虚幻的世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水中,鱼儿却在火焰的映照下寻找生存的空间,显得十分荒谬。而“痴老鹤”则比喻那些在世间追逐名利、迷失自我的人,他们如同老鹤一般,虽然年岁已高,却仍然在虚妄的世界中寻找着不存在的答案。这一句通过奇特的意象,讽刺了世人对现实的误解和追求的盲目,强调了佛法对于指导人们认清真实世界、摆脱虚妄追求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深刻地阐述了佛法对于理解生命本质、解脱痛苦、指引人生方向的重要作用。慧寂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