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逢友人

知君意不浅,立马问生涯。

薄业无归地,他乡便是家。

宵吟怜桂魄,朝起怯菱花。

语尽黄河上,西风日又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我知道你心意深厚,立刻询问你的生活状况。
在贫瘠的事业中找不到归宿,他乡就成了你的新家。
夜晚吟诗感叹如月的清冷,早晨起来却害怕见到菱花的倒影。
交谈完毕,我们在黄河边告别,西风中太阳又即将落山。

注释

知:了解。
君:你。
意:心意。
不:不。
浅:浅薄。
立:站立。
马:马匹。
问:询问。
生:生活。
涯:生涯。
薄业:微薄的事业。
无:没有。
归:回归。
地:地方。
他乡:异乡。
宵:夜晚。
吟:吟诵。
怜:怜惜。
桂魄:月亮。
朝:早晨。
怯:害怕。
菱花:菱角的倒影。
语:话语。
尽:完。
黄:黄河。
河上:河边。
西风:秋风。
日:太阳。
斜:倾斜,落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黄河岸边偶然相遇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情感。首句"知君意不浅,立马问生涯",通过对话者的深刻理解和急切询问生命之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命运的关切。

"薄业无归地,他乡便是家"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心中的失落感和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诗人将外在的环境比喻为"他乡",而这种漂泊之境却被视作"家",显示了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与顺应。

接下来的两句"宵吟怜桂魄,朝起怯菱花",通过诗人夜晚时分对桂花香气的留恋和清晨对菱角花的羡慕,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不舍。这里的桂花和菱花,可以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即便是在异乡漂泊之中,也难以割舍内心的温柔与情感。

最后两句"语尽黄河上,西风日又斜",则是通过对话结束于黄河岸边和夕阳西下的景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黄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此处显得尤为沉重,而"西风"更增添了一份秋意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无奈,以及在异乡漂泊中对于朋友情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54)

罗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不详
  • 籍贯:余杭
  • 生卒年:825—?

相关古诗词

经故洛城

一片危墙势恐人,墙边日日走蹄轮。

筑时驱尽千夫力,崩处空为数里尘。

长恨往来经此地,每嗟兴废欲沾巾。

那堪又向荒城过,锦雉惊飞麦陇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钓翁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帝里

喧喧蹄毂走红尘,南北东西暮与晨。

谩道青云难得路,何曾紫陌有闲人。

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

只合咏歌来大国,况逢文景化惟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

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

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