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无雨

俗言浴佛天必雨,今年浴佛天愈晴。

招提钟磬集梵侣,世尊尘埃思一清。

纷然膜拜口诵偈,举头看天红日明。

或云天意与佛拗,不放雨师龙伯行。

天虽不雨佛亦浴,误此亿万苍生情。

庙堂何人职调燮,劝天与佛无使争。

沛然一雨四方足,亿万苍生俱沐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浴佛无雨》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描绘一次浴佛仪式中天气的变化和人们对佛祖的虔诚,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调和人神关系的思考。

诗的开篇即以俗语“浴佛天必雨”引出今年浴佛之日却异常晴朗的现象,对比鲜明,引人入胜。接着描述了僧侣们在寺庙聚集,钟磬声声,众人膜拜,口中诵念着佛经,抬头望见红日高照的情景。这一场景既展现了佛教仪式的庄严肃穆,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渴望与外界环境的反差。

随后,诗人提出疑问,是否是天意与佛祖相拗,不愿降雨?然而,即使没有雨水,人们依然进行了浴佛仪式,这不仅体现了对佛祖的敬仰,也反映了人间的疾苦——没有雨水,可能意味着干旱,影响了亿万苍生的生活。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庙堂之上,询问谁是负责调和天地人三者关系的人,希望他们能劝说天神与佛祖和谐共处,让一场及时雨降临,满足万物生长的需求。这种对调和人神关系的呼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宗教仪式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人对于自然与神灵之间和谐共存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喜雨用前韵

去年春夏人苦雨,今年春夏人厌晴。

水枯秧老农务急,霈然膏泽来太清。

小民易怨亦易喜,不知天意常分明。

何须频祷应上公,但起夏禹陈五行。

五风十雨尧舜世,自古天意缘人情。

今兹一雨荷帝力,龙神社鬼无妄争。

南亩有馀人意足,蚕已三眠更三浴。

形式: 古风

雨止复用前韵

水枯秧老农欲雨,麦黄桑绿蚕欲晴。

一朝大霈满四泽,云收雾扫天还清。

曰旸曰雨岂人力,圣德仰荷吾君明。

庙堂况无痴宰相,不怕泥泞妨牛行。

布谷催耕最知务,鸣鸠呼妇殊有情。

平原出水云吐日,阴阳得所无战争。

明日阳光照临足,今日阳乌已先浴。

形式: 古风

孟夏十有一日时雨初霁晨登高阁极目四望烟锁日出气象一新复用前韵

蝶梦惊回听残雨,鸟声唤起欣初晴。

梵宫烟火带馀湿,黉舍几席生微清。

披衣登阁忽四顾,顿觉远目增双明。

樵渔欸乃雾中出,舟楫荡漾田间行。

清和节物满眼界,柳垂暗绿花含情。

窗明几净日渐永,天开地廓阴不争。

俯视沧浪堪濯足,遥看扶桑观日浴。

形式: 古风

再用前韵勉诸友

蚕妇欲晴农欲雨,书生事业无雨晴。

况兹长日足可惜,薰风入户精神清。

虚窗文字遮眼暗,短檠灯火通宵明。

纸为良田力耕穫,一廛稼穑嗤许行。

太山北斗仰韩子,千态万状穷周情。

群居涵养务浑厚,藩篱剖破销纷争。

拭目天衢骧骥足,下视污池雀儿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