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汉世祖庙

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

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

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宛城剑鸣匣,昆阳镝应弦。

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

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

太守迎门外,王郎死道边。

升坛九城陌,端拱千秋年。

朝廷方雀跃,剑佩几联翩。

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

宗子行旧邑,恭闻清庙篇。

君容穆而圣,臣像俨犹贤。

攒木承危柱,疏萝挂朽椽。

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

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春陵起义初兴起,渐台消息尚未传遍。
百万大军排列整齐,他执政十八载连绵不断。
好运伴随朱色军旗,道义与天命相契合先兆显现。
宛城宝剑出鞘响,昆阳箭矢应和弦音。
凶猛野兽鲜血染地,巨人般的战吼震动苍天。
大军长驱直入北赵,短兵相接南燕疆界。
太守出城迎接在外,王郎惨死路边。
他在九城之外登坛,千年基业稳如磐石。
朝廷上下欢欣鼓舞,佩剑纷飞象征荣耀。
他的美德震慑四海,神威永镇九泉之下。
宗室子弟重游故地,倾听清庙祭祀的赞歌。
君王面容庄重且圣明,臣子塑像肃穆依然贤良。
密集的树木支撑危柱,稀疏的藤萝攀附朽木。
祠堂内鸟儿筑巢啄食,祭器上虫子爬行觅食。
怀古之情山水依旧,王朝更迭历史变迁。
只剩下今夜的月光,仿佛昔日悬挂在天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主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战绩,展现了其权力和威严。从舂陵之气到渐台之首,暗示着统治者权力的逐步扩张和巩固。百万军众、十八年的持国时间,展示了君主的强大力量和长久的统治。

运开朱旗、道合赤符等句节,则透露出战争的胜利与神秘的征兆,宛城剑鸣匣、昆山镝应弦,更是战事频仍的景象。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映射出君主的强大无比。

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则展现了军队的行动和征战的广度,太守迎门外、王郎死道边,反映出了战争中官员与将领的忠诚和牺牲。升坛九城陌、端拱千秋年,表达了君主祭祀祖先、祈求长久安宁之意。

朝廷方雀跃、剑佩几联翩,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则是对君主品德和权威的赞颂。宗子行旧邑、恭闻清庙篇,显示了君主对先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君容穆而圣、臣像俨犹贤,是对君主形象和臣子的品质的高度评价。攒木承危柱、疏萝挂朽椽,则是对庙宇建筑之坚固与历史悠久的赞美。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描绘了宗庙中的宁静和祭祀活动。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传统文化的缅怀。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则是对月亮之美丽和它不变的赞赏,同时也寓意着时间流逝而往昔如昨。

整首诗通过雄浑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具有强大力量与高尚品德的君主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谒诸葛祠

孤云何其高,明月不可系。

灼灼抱此心,与世自泾渭。

释来从所欢,感乱亦歔欷。

咨惟今之人,窃国未云耻。

白首入吴市,秋风恐燕水。

区区袁与曹,等是刺客耳。

而我于其间,秉义不敢坠。

袁音回衡飙,清义动幽邃。

天心固难亮,吾独信所履。

溶溶日间云,漠漠点寒砌。

饥鼯堕苍瓦,澹薄公所憩。静然想英姿,孤怀亦差?。

形式: 古风

嵩岳闻笙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形式: 古风

蜀城怀古

蜀土绕水竹,吴天积风霜。

穷览通表里,气色何苍苍。

旧国有年代,青楼思艳妆。

古人无岁月,白骨冥丘荒。

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

玄龟埋卜室,彩凤灭词场。

阵图一一在,柏树双双行。

鬼神清汉庙,鸟雀参秦仓。

叹世已多感,怀心益自伤。

赖蒙灵丘境,时当明月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入塞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

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