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三)

乌榜登临兴未休,共言何许更消忧。

联裾萧寺寻真觉,方驾孙陵吊仲谋。

语罢每开欢笑口,诗来仍掉苦吟头。

已知轩冕真吾累,且可追随马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登上乌篷船游览兴致正浓,大家共同谈论何处才能消除忧虑。
我们一起穿着长袍去萧寺寻找真理,又驾车前往孙权墓地凭吊周瑜。
交谈过后总是笑容满面,吟诗作对时依然低头苦思。
深知官位实为累赘,暂且跟随马少游这样的隐逸之人。

注释

乌榜:乌篷船。
登临:登山游览。
何许:何处。
消忧:消除忧虑。
联裾:穿着连体长袍。
萧寺:寂静的寺庙。
真觉:真理或觉悟。
孙陵:孙权的陵墓。
仲谋:周瑜,字仲谋。
语罢:交谈完毕。
欢笑口:笑容满面。
苦吟头:低头苦思。
轩冕:官位和车服,象征权力。
吾累:我的累赘。
追随:跟随。
马少游:马少游,古代隐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中唐以后文人词风格的诗歌。从内容上看,诗人在与友人朱昌叔酬答之际,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趣追求。

"乌榜登临兴未休,共言何许更消忧。"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共同登临山水,探讨学问以解除心中的忧虑。乌榜可能指的是某处的标志性建筑或是通往山顶的小路,表明他们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联裾萧寺寻真觉,方驾孙陵吊仲谋。"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追求真理和缅怀古人的情感。萧寺可能是某个著名的佛教寺庙,寻找真理;而方驾孙陵、吊仲谋,则是在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

"语罢每开欢笑口,诗来仍掉苦吟头。" 这两句表现了友人间的情谊交流和文学创作的乐趣。他们在谈话之后总是面带微笑,而当诗歌到来时,又会陷入深思熟虑的状态。

"已知轩冕真吾累,且可追随马少游。"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志向的期待。轩冕指的是高官厚禄,但诗人表达了对此种生活已有所了解,并不排斥跟随古代名士马少游那样的人物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学问、真理和个人志向的共同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二)

去年音问隔淮州,百谪难知亦我忧。

前日杯盘共江渚,一欢相属岂人谋。

山蟠直渎输淮口,水抱长干转石头。

乘兴舟舆无不可,春风从此与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一)

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

拙于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食谋。

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二)

篁竹荒茅五亩馀,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一)

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