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二)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

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

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

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碧玉旋螺般的宫殿仿佛隔绝在天际,冠山仙人的陵墓也显得冷清寥落。
昔日华丽的建筑只剩下风月相伴,不再有仙灵的踪迹留在人间繁华之地。
曾经的贵胄们纷纷献上珍宝,贫者也捧着空瓢参与供养。
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他们依然如此,与世间万物并无亲近之心。

注释

碧玉旋螺:形容宫殿华丽且奇特,像碧玉制成的螺旋状。
冠山仙冢:指仙人或重要人物的陵墓,位于冠山之上。
寥寥:形容人烟稀少或事物稀罕。
华构:华丽的建筑。
灵踪:仙灵或神圣的踪迹。
市朝:指人世间,繁华的都市。
帐座追严:指贵族或权贵们对祭祀的严谨态度。
献宝:进献珍贵物品。
操瓢:手持空瓢,象征贫者。
他方:指其他地方,远方。
作迩遥:表现出与世间事物保持距离的态度。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迹废墟,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之作。首句“碧玉旋螺恍隔霄”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将宝公塔这一古建筑比喻为碧玉制成的精美结构,但却被云雾遮掩,显得既神秘又孤寂。紧接着,“冠山仙冢亦寥寥”则指出宝公塔周围的陵墓也显得稀疏零落,不复往日繁盛。

中间两句“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描绘了宝公塔在风和月光中的荒凉景象。诗人感慨地指出,这座曾经辉煌的建筑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气,连鬼魂都已不再光顾。

最后两句“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人们在此地祭祀、供奉的场景进行回忆,但如今一切都不复存在。末尾“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询问为什么要与这些消逝的事物保持距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他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一)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钟山西庵白莲亭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和甫补池掾

遭时何必问功名,自古难将力命争。

万户侯多归世胄,五车书独负家声。

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外物悠悠无得丧,春郊终日待相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乘日

乘日塞垣入,御风塘路归。

胡皆跃马去,雁却背人飞。

烟水吾乡似,家书驿使稀。

匆匆照颜色,恨不洗征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