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子才提举招昌源观梅倦不克往苏仁仲有诗次韵

问公何许看花回,剩说郊坰十里梅。

树杂古今他处少,枝分南北一齐开。

昌源已办行厨去,离渚犹须使节来。

况复兰亭公所葺,清流九曲要传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请问您从哪里赏花归来,只提起郊外十里盛开的梅花。
这里的树木古今罕见,不分南北同时绽放。
昌源已经准备好路上的饮食,但离渚还需使者前来迎接。
更何况还有兰亭,那是您亲手修葺的地方,清澈的溪流曲折九转,正适宜举杯畅饮。

注释

问:询问。
公:您。
何许:何处。
看花回:赏花回来。
剩说:只说。
郊坰:郊外。
十里梅:十里梅花。
树杂:树木混杂。
古今:古今。
他处:其他地方。
少:少见。
枝分南北:不分南北。
一齐开:同时开放。
昌源:地名,可能指某处。
行厨:路上的饮食供应。
去:前往。
离渚:离别水边。
犹须:还需要。
使节:使者。
兰亭:著名的园林,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公所葺:您所修缮的。
葺:修建。
清流九曲:清澈曲折的流水。
要传杯:期待举杯共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题为《喻子才提举招昌源观梅倦不克往苏仁仲有诗次韵》。诗人以问句开头,想象友人喻子才在何处赏梅归来,接着描绘了郊外十里梅林的盛景,梅花不仅品种繁多,且不分南北同时绽放,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诗人提到昌源观已备好宴席,但自己因疲倦未能前往,只能期待使节将佳酿带来。最后,诗人提及兰亭,那是著名的聚会之地,也是苏仁仲所修建,暗示他们期待着在清流边共饮传杯,共享赏梅之乐。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和聚会场景,表达了对友情和赏梅雅趣的向往与遗憾。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寒食与客游东湖

官曹颜状满尘埃,负郭陂湖眼为开。

春色少留如过客,赏心多病只寒灰。

黄童白叟喜相告,皂盖朱幡能一来。

日暮游人归去尽,沙头鸥鹭与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寒食只旬日间风雨不已

年光胡不少留连,熟食清明又眼前。

敢望深宫传蜡烛,可堪小市禁炊烟。

满城风雨无杯酒,故国松楸欠纸钱。

老病心情冷时节,只将书策替幽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寓广教寺东轩

谁将老境觅菟裘,聊与瞿昙共一丘。

青士无多自萧散,紫君虽小亦风流。

要须憩寂有茅宇,何以落成惟茗瓯。

稳看林间上番笋,惜无馀地可通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寓广教僧寺

似病元非病,求闲方得闲。

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

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

同参木上座,与汝住茶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