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

龙沙冰井夏初融,簪笔长随避暑宫。

蜡烛烟轻留贾谊,铜盘露冷赐扬雄。

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

忽听满船歌《白苧》,翻疑昔梦倚春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描绘了端午佳节诗人与友人赵伯高共饮的情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避暑宫内的清凉氛围,以及宴席上蜡烛轻烟、铜盘冷露的精致景象,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宁静的宴会氛围。

“龙沙冰井夏初融”,开篇即以“龙沙”和“冰井”象征宴会的豪华与清凉,点明季节为初夏,为整首诗定下了一种华贵而又清新的基调。“簪笔长随避暑宫”,通过描述随侍在侧的文士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文雅气氛。

接着,“蜡烛烟轻留贾谊,铜盘露冷赐扬雄”,这两句运用典故,将宴会中的蜡烛与铜盘与历史上的两位文人贾谊和扬雄相联系,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也暗示了宴会中知识与才情的交流。同时,“留”和“赐”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对文人的尊重与礼遇。

“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这两句则转向对宴会宾客的情感描写,通过“久病思求艾”和“多情问转蓬”的比喻,表达了宾客们在宴会上相互关心、情感深厚的场景,使得整个宴会不仅充满了物质的享受,更洋溢着深厚的人情味。

最后,“忽听满船歌《白苧》,翻疑昔梦倚春鸿”,这两句以歌声和梦境为媒介,将宴会的欢乐推向高潮,同时也引人遐想,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现实又梦幻的境地,让人感受到宴会的愉悦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聚会的独特风貌,既有物质的奢华,又有精神的高雅,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化传承以及生活美学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周昉画美人图

岛上云生日转櫩,海风吹面暮寒尖。

春明玉色遗芗泽,夜定珠光入镜奁。

织得鸳鸯成绿皱,教成鹦鹉啄红甜。

试令鼓瑟应无语,目断归帆思未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赋雪洲

江上经年忆雪多,长洲化作玉坡陀。

旧时射虎迷蹲石,薄暮归渔认拥蓑。

河伯作宫龙献璧,湘灵遗佩凤停梭。

凫鹥容与江花发,更待春来生水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道士

神室谁开自洞微,紫烟为户玉为扉。

春容淡薄胎仙舞,夜景虚明脉望飞。

绕指风雷龙睡醒,满囊云锦虎驮归。

犹嫌长物烦闻见,更上高台一振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无尘道人

云雾为衣月作裳,天坛独自礼虚皇。

龙收古剑沈秋水,鹤识神丹起夜光。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凝霜。

无端下界松风动,又欲飘然上凤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