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乂杂言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

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

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

何时过东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

中山明府待君来,须计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形式: 古风

翻译

地面青草破土而出,经历寒冬如今才回归生机。
来自博陵的消息遥无踪迹,我还未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春衣。
对你满心怜爱,实在不忍离别,便伴你登上酒楼共饮。
启程之初不必急于早早出发,不妨先在霸桥头稍作停留歇息。
追求功名需趁早,切勿虚度光阴。
你自幼便擅长作诗,近来又开始钻研《周易》注解。
不知何时你能路过东都洛阳,又将在何时度过黄河渡口盟津?
朝歌城边垂柳低拂地面,邯郸道上花朵繁茂扑面而来。
去年四月之初,我正身在河北之地河朔。
曾登上你家所在的县城北楼,楼上视野开阔,恒山清晰可见。
中山明府正期待你的到来,你要计算好行程,尽早返回家中。
回到家后尽快找到长安使者,等你的书信封装好,我会亲自拆阅。

注释

地上:地面。
上:到。
青草:绿色的草。
出:生长出来。
经冬:经过冬季。
今始:现在才。
归:回归、重现。
博陵:古地名,此处指代某处地方或亲友。
无近信:没有近来的消息。
犹未:还没有。
换春衣:更换春季轻薄的衣物。
怜汝:怜爱你。
不忍:难以忍受。
别:离别。
送汝:送你。
酒楼:饮酒的场所。
初行:刚开始出行。
莫早发:不要过早出发。
且宿:暂且住宿。
霸桥头:霸桥的一端。
功名:事业、成就。
须及早:必须尽早争取。
及早:尽早。
岁月:时间、光阴。
莫虚掷:不要白白浪费。
早年:年轻时。
已工诗:已经擅长写诗。
近日:近来。
兼注易:同时研究《周易》并作注解。
何时:什么时候。
过东洛:路过东都洛阳。
早晚:早晚时候,此处意为何时。
度盟津:度过黄河的盟津渡口。
朝歌城:古地名,城池名。
边:旁边。
柳亸地:垂柳低垂至地面。
邯郸道:古道路名,泛指繁华道路。
上花扑人:花朵繁多,仿佛扑向行人。
去年:前一年。
四月初:四月的初期。
我:诗人自称。
正在:正处于。
河朔:古代指河北地区。
曾上:曾经登上。
君:你。
县北楼:县城北面的楼阁。
楼上:楼阁之上。
分明:清晰地。
见:看见。
恒岳:恒山,五岳之一。
中山明府:中山县的县令,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
待:等待。
来:前来。
须计:必须计算。
行程:旅程的时间和路线。
回:回来。
到家:回到家。
速觅:迅速寻找。
长安使:长安来的使者,可能指代信使或传递消息的人。
待汝:等待你。
书封:书信的封缄。
我自开:我自己会打开来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郭乂杂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切期望。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初春的景象,青草萌发,大地回暖,但诗人却因缺少近期消息而感到焦虑,连春装都还没来得及更换。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不忍心与之分离,因此特意设宴于酒楼以送行。

"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诗人劝告友人出行不宜过早,并建议在霸桥头暂宿一夜。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这两句是对友人的勉励,提醒他要抓紧时间追求功名,不要让时光白白流逝。

"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

诗人自述自己早年便擅长诗词,最近又研习了《易经》,展现了其渊博的学识。

"何时过东洛,早晚度盟津。"

这里是诗人对友人的询问,希望他能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东洛,并顺利渡过盟津(古代河名)。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春日行旅的景象,早晨的阳光中,城边的柳树随风摇曳,而在前往邯郸的道路上,则是鲜花盛开,香气扑鼻。

"去年四月初, 我正在河朔。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

诗人回忆起去年四月自己在河朔时的一段往事,那时候他登上了友人的县北楼,从那里清晰地望见了远方的恒岳。

"中山明府待君来,须计行程及早回。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最后,诗人提醒友人在中山的明府等候着他的归来,并要他计算好行程,以便尽快返回。一旦回到家中,就迅速寻找一名长安使者,将信件交给他们转送,这样一来,他自己就不必亲自送出,既表达了期待,又显得贴心。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百壶送韩侯,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形式: 古风

送颜平原

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

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

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丘。

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

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

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

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辀。

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

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洲。

海风掣金戟,道吏呼鸣驺。

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

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

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

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

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

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

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

将军金印亸紫绶,御史铁冠重绣衣。

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

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

陆浑山下佳可赏,蓬阁闲时日应往。

自料青云未有期,谁知白发偏能长。

垆头青丝白玉瓶,别时相顾酒如倾。

摇鞭举袂忽不见,千树万树空蝉鸣。

形式: 古风

送魏四落第还乡

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