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殿上旧开医国口,闽中新出活人手。

亘野桑麻水旱馀,连村烟火兵戈后。

饥得以食寒得衣,召为之父杜为母。

公为民赋闵雨诗,民为公立遗爱碑。

古人祈天剪爪尔,今守祷佛燃臂谁。

充其不忍寖以大,德之难忘特其微。

东闽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来何暮。

油然无心出岫云,去来迟速随所寓。

汉相无人不曰归,韦贤未老何时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殿堂常有医者开言,福建新近涌现救人的能手。
田野间桑麻经受过水旱洗礼,村庄烟火在战乱之后重新升起。
饥饿时有人提供食物,寒冷时有人给予衣物,他们如父母般照顾民众。
公卿为民写下忧虑风雨的诗篇,百姓为他树立起充满爱心的纪念碑。
古人向天祈求仅剪指甲般简单,如今谁会为了祈祷佛祖而自残手臂。
他的仁慈源自无法忍受的痛苦,但美德却微小得难以计量。
东闽人惊讶为何他走得如此匆忙,南徐人疑惑为何他到来得这般晚。
他的离去如同山间的云自然而然,快慢取决于他所寄居的地方。
汉朝的丞相无人不期待回归,韦贤年纪尚轻,不知何时才会离开。

注释

医国口:指医者之口,能解救国家之疾苦。
活人手:指救治生命的手,形容医术高明。
亘野:广阔的田野。
召为之父:召唤他们如同对待父亲一般。
遗爱碑:留下爱的纪念碑,表示被怀念。
燃臂:燃烧手臂,形容极端虔诚的行为。
寖以大:逐渐扩大,形容仁德的增长。
去何遽:离去为何如此突然。
来何暮:到来为何如此迟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通过对陈待制从富沙调任京口的送别,赞扬了他的医术和仁政。首联“殿上旧开医国口,闽中新出活人手”描绘了陈待制医术高超,如同医国良医,新到闽地便显现出救死扶伤的才能。颔联“亘野桑麻水旱馀,连村烟火兵戈后”则展现了他在战乱后恢复民生、带来安宁的功绩。

颈联“饥得以食寒得衣,召为之父杜为母”进一步赞美他如父母般关爱百姓,使饥者有食、寒者有衣。诗人通过“公为民赋闵雨诗,民为公立遗爱碑”两句,表达了他对陈待制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爱戴的敬仰。接下来的诗句“古人祈天剪爪尔,今守祷佛燃臂谁”运用对比,感叹陈待制的无私奉献超越了古人。

尾联“东闽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来何暮”表达了当地民众对陈待制突然离去的惊讶,以及对他匆匆赴任的不解。最后以“油然无心出岫云,去来迟速随所寓”比喻陈待制的淡泊名利,他的去留如同云彩般自在。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陈待制的高尚品德和深得人心的形象。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通卿赴省

闽南江西人,蓬梗适相会。

妙龄华发身,气味适相爱。

问其先世谁,意者了翁派。

肯学喜文章,绰有风流在。

自馀锻鍊方,犹鼓我炉鞴。

自馀组织工,犹勘我机械。

一投百无牾,始契终不外。

漕台开棘围,非金必沙汰。

也为八韵谐,辄擅诸生最。

明年动春官,再捷惊晚辈。

御楼昼刻长,入赴集英对。

危言撄龙鳞,稳步踏鹏背。

倘来幸勿骄,归学远且大。

形式: 古风

送钟上舍应禧

向上机关口挂壁,一言且蔽诗三百。

胸次融成安乐窝,笔头点出华胥国。

诚然甚正□而葩,要会百家归一家。

从建极来都有准,出游尘外始无瑕。

形式: 古风

送梁藤州广誉解组还朝兼简葛子章卢伯真

乾道淳熙间,随牒公之邑。

我闲时曳裾,公喜常折屐。

过从未多时,情好已相得。

功名打门催,马首遽湖北。

一为卢溪留,便作弱水隔。

解后五羊城,恍如不相识。

初惊面颜苍,徐视髭鬓黑。

款曲遍咨诹,交游半悽恻。

一别十五年,种种事非昔。

更著一回别,又岂胜叹息。

梅雨逗谈机,槐风速行色。

愁边更添愁,客里仍送客。

笑骑五马归,郎省平步入。

天南九万里,谁得碍鹏翼。

语离当有诗,颂德似无益。

清晖百尺虹,方广千丈碧。

高盖山下松,极乐岩里石。

一切奇杰观,无不入我集。

转眼虽寥寥,扪胸犹历历。

公归为致言,久疏颇关忆。

老葛年少卢,亦有风月癖。

唱酬旧知音,来往今扫迹。

相逢问撙斋,依旧四立壁。

形式: 古风

送管宪出城

海上连旬雨,城东一尺泥。

肩舆行辙兀,据板坐犹攲。

鸟语如相问,松声似见嗤。

平生说高尚,何事送迎为。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