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

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京城深广仿佛大海,寻找不易,他怎肯舍弃渔船来至杏花讲坛。
轻轻敲门,拜访你的简陋居所,面对你高大的身影,我自愧只能仰望你的学问之冠。
询问羊群,只觉初平仙人在此,放牧猪豕,想必也会像德曜那样欣赏你的学识。
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比较《参同契》中的深奥思想,就在那小小的窗户边,共同研读丹经。

注释

帝城:京城,指当时的首都。
杏坛:古代教育场所,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
剥啄:形容轻轻敲门声。
巍峨:形容人的身材或建筑物高大。
切云冠:形容学问高深,冠绝一时。
初平: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象征有学问的人。
德曜:古人名,此处可能象征有道德修养的人。
《参同》:道教经典,这里指深入探讨的学问。
研丹:研读丹经,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中“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这里的“帝城”指的是京城,即皇帝所居之地,而“渔舟”则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杏坛”可能是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诗人通过这番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深厚的情感。

接着的“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则充满了想象力。这里,“剥啄扣君容膝户”可能是指诗人在自然中沉思,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和现实世界的纷扰,而“巍峨笑我切云冠”则是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情感表达,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欢乐。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两句中,“问羊”和“牧豕”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哲学思想,而“初平”则可能是一个时间点或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里诗人通过提问和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最后,“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与友人的交流。在这里,《参同》可能指的是某种哲学或文学作品,而“小窗相对”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学习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一)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

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

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

悬知当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缘重,每为习气昏。

似闻梅子真,近在吴市门。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击温。

不敢叩门呼,恐作踰垣奔。

且令绍介先,徐以方便论。

形式: 古风

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二)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

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

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其一)

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春日并相催。

殷勤更下山阴雪,要与梅花作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其二)

己卯嘉辰寿阿同,愿渠无过亦无功。

明年春日江湖上,回首觚棱一梦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