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雁空辽邈。衬鱼鳞浪浅,护霜云薄。

念故人、千里音尘,正山月朦胧,水村依约。

见说瑶姬,拥十二、碧峰如削。

倚孤芳澹伫,冷笑岁华,可堪寂寞。情多为谁瘦弱。

爱吹芗弄粉,斜搴珠箔。

自然林壑精神,想回首东风,万花羞落。

梦绕南楼,对皓月、忍思量著。

但销凝、夜阑酒醒,数声画角。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翻译

大雁飞过辽阔的天空,映衬着如同鱼鳞般的波浪,薄薄的寒霜云彩点缀其间。
思念远方的朋友,他们的消息遥远而稀疏,此时山月朦胧,水边的村庄若隐若现。
听说瑶姬仙女,居住在十二座青翠如刀削的山峰上。
她独自倚靠在芬芳的花朵旁,淡然静立,冷笑着时光的流逝,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她的感情深沉,因思念而消瘦,喜欢吹奏香草,轻启珠帘。
自然的山林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气息,想象着春风中,百花都因她的美丽而羞愧凋零。
梦境中环绕着南楼,面对明亮的月光,她忍不住深深思考。
只是在深夜酒醒后,只有画角声声,让她陷入沉思。

注释

雁:大雁。
辽邈:辽阔遥远。
音尘:消息。
朦胧:模糊不清。
瑶姬:神话中的仙女。
碧峰如削:青翠的山峰陡峭如刀削。
孤芳:独自的芬芳花朵。
寂寞:孤独寂寞。
吹芗:吹奏香草。
斜搴:轻轻提起。
万花羞落:百花因她的美而感到羞愧凋零。
皓月:明亮的月亮。
忍思量:忍不住思考。
销凝:出神。
画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鉴赏

这首《解连环》是宋代词人谢懋的作品,以雁、月、瑶姬和南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沉的意境。开篇描绘了雁阵穿越辽阔天空,映衬着水面的鱼鳞波纹和薄薄的霜云,画面宁静而深远。接着,词人借故人千里之外的音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山月朦胧,水村隐约,增添了离别的淡淡哀愁。

词中提到瑶姬和十二座碧峰,暗示了仙境般的环境,词人独自倚立,感叹时光易逝,岁月的孤独寂寞难以承受。接下来,词人通过描写自己吹香弄粉、斜倚珠箔的动作,流露出内心的情感纠葛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随着词意的推进,词人将思绪转向自然,想象东风吹落万花,展现出他对春光消逝的感慨。在南楼上,词人面对皓月,无法抑制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他只能在夜深酒醒时,听到远处的画角声,更添寂寥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4)

谢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乐府,闻名于当时。卒于孝宗末年

  • 字:勉仲
  • 号:静寄居士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116-1189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七夕

钩帘借月,染云为幌,花面玉枝交映。

凉生河汉一天秋,问此会、今宵孰胜。

铜壶尚滴,烛龙已驾,泪浥西风不尽。

明朝乌鹊到人间,试说向、青楼薄幸。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霜天晓角.桂花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西江月

一自东君去后,几多恩爱暌离。频凝泪眼望乡畿。

客路迢迢千里。顾我风情不薄,与君驿邸相随。

参军虽死不须悲。幸有连枝同气。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题来安县兴国寺

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

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