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五岳尊贵的长者,向西方遥望,只见一片迷茫青色。
云雾散开,峻峭的山崖与峰峦显现,百里之外也能看到岩石的棱角。
龙溪环绕着中峰蜿蜒曲折,峰顶居住着修行莲华法门的僧人。
在山顶的小寺庙中,四季都弥漫着山岚雾气。
僧人身心如同云般虚无飘渺,心境如溪水般清澈宁静。
诵读戒律时,龙似乎都在倾听;吟诵诗篇时,诗人皆赞美此处。
杉树间的风轻轻吹动着僧人的袈裟,石壁上悬挂着一盏孤独的灯火。
长久以来一直想辞去微薄的俸禄,发誓要回归大乘佛法的修持。
期盼能聆听开悟者(开士)的教诲,以便内心与其相应相通。

注释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总称,象征崇高与尊贵。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此处比喻五岳为自然界的长者。
西望:向西方远眺。
青瞢瞢:形容远方天际或景物模糊不清,呈现一片迷茫的青色。
云开:云雾消散。
露崖峤:露出峻峭的山崖与峰峦。
百里:形容距离遥远,这里指从远处就能清晰看见。
石棱:岩石的尖锐边缘或突出部分。
龙溪:以“龙”命名的溪流,可能因其形态蜿蜒如龙或有传说故事而得名。
盘中峰:环绕着中峰流淌。
莲华僧:修行莲华法门的僧人,莲华通常寓意清净出尘的修行。
绝顶:山顶,最高处。
小兰若:小型寺庙,兰若是梵语音译,意为寂静处、精舍。
四时:四季。
岚气:山间雾气,多指清晨或雨后山林间的云雾。
身同云虚无:身体如同云一般虚无缥缈,形容僧人心境超脱,不执着于物质形体。
心与溪清澄:心灵如同溪水一样清澈宁静,表达僧人心境平和,无杂念烦恼。
诵戒:诵读佛教戒律。
龙每听:此处以龙为拟人化形象,表示大自然仿佛也在倾听僧人诵经的声音。
赋诗人则称:诗人在此创作诗歌,对这里的环境或僧人修行给予赞美。
杉风:杉树林间的风。
吹袈裟:吹动僧人身穿的袈裟。
石壁:陡峭的石质崖壁。
悬孤灯:悬挂着一盏孤零零的灯火,描绘寺庙夜晚静谧而神圣的景象。
久欲谢微禄:长期以来都想辞去微薄的俸禄或官职。
誓将归大乘:发誓要回归大乘佛教的修行,大乘佛教主张普度众生,追求成佛。
愿闻开士说:希望聆听开悟者(开士,即菩萨)的教诲讲解。
庶以心相应:以便自己的内心能够与其教诲相应相通,即理解和接受其教导,与之共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深山之中的道人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一句,设定了一位居住在五岳之一山巅的人物形象,通过“西望”表达了人物对远方景色的眺望和心灵上的向往。这里的“青瞢瞢”指的是远处山峦的模糊轮廓,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接着,“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描绘了山中景色在云雾间偶现的情景。诗人通过“云开”和“露崖峤”的字眼,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而“百里见石棱”则展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视野。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华僧”一句,诗人通过对特定地理环境的描写,勾勒出一种仙境般的意象。这里的“莲华僧”形象,是对心灵净化和超脱尘世的象征。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则进一步深入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小兰若作为一处隐逸之所,充满了宁静与孤独,而“四时岚气凝”则是对自然界中山谷之间流动的气息的一种描绘,表现出一种永恒不变的美好。

诗人通过“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渴望。这里,“身同云虚无”是形象上的超脱,而“心与溪清澄”则是精神上的一种契合。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表达了诗人对于道人修行的尊重和赞美,以及自己通过写作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交流。接着,“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描绘了一种清寂而神秘的生活场景,展示出一种远离尘世、自在悠然的心境。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决心。这里,“微禄”指的是世间的荣华富贵,而“大乘”则象征着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最后,“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渴求,以及希望通过交流来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和理解。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江上云气黑,?山昨夜雷。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曲生住相近,言语阻且乖。

卧疾不见人,午时门始开。

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昨叹携手迟,未尽平生怀。

爱君有佳句,一日吟几回。

形式: 古风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君不见梁孝王脩竹园,颓墙隐辚势仍存。

娇娥曼脸成草蔓,罗帷珠帘空竹根。

大梁一旦人代改,秋月春风不相待。

池中几度雁新来,洲上千年鹤应在。

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

当时置酒延枚叟,肯料平台狐兔走。

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

单父古来称宓生,祗今为政有吾兄。

輶轩若过梁园道,应傍琴台闻政声。

形式: 古风

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