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春

太行横偃脊,百里芳崔巍。

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

新画彩色湿,上界光影来。

深红缕草木,浅碧珩溯洄。

千家门前饮,一道传禊杯。

玉鳞吞金钩,仙璇琉璃开。

朴童茂言语,善俗无惊猜。

狂吹寝恒宴,晓清梦先回。

治生鲜惰夫,积学多深材。

再游讵癫戆,一洗惊尘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太行山横亘如脊梁,百里花开繁盛壮观。
黄河岸边花朵色彩各异,枋口的云朵仿佛被精心裁剪。
新绘制的画卷湿润未干,天界的光影映照而下。
深红色的花草树木,浅绿色的水流回环。
千家万户门前举杯共饮,庆祝着春日的禊事。
鱼儿争抢金色鱼饵,仙境中的琉璃光彩四溢。
质朴的孩童言语纯真,淳厚的风俗无人猜疑。
狂欢的宴席夜以继日,清晨清新的梦先醒来。
勤勉之人治理国家,学问深厚的人才辈出。
再次游览不再疯狂,洗净尘埃,心灵得到净化。

注释

太行:山脉名。
芳崔巍:花开繁盛的样子。
济滨:黄河岸边。
裁:形容云朵形状似被裁剪。
彩色:各种颜色。
上界:天空、仙境。
缕草木:细长的花草。
溯洄:逆流而上。
禊杯:古代春季举行的祭礼中所用的酒杯。
玉鳞:比喻鱼儿。
仙璇:仙境中的美丽景象。
朴童:质朴的儿童。
善俗:淳朴的风俗。
恒宴:持续不断的宴会。
生鲜:指有活力的人。
癫戆:疯狂、愚笨。
惊尘埃:清除心中的困惑和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太行之横亘,如脊骨般坚挺;百里之间,芳草萋萋,崔巍如巨兽。济水岸边,花开异彩,而枋口之云,则如裁缝中剪裁得宜。新绘的图画上,彩色未干,光影交织于天际。

深红色的草木与浅碧的山涧相互辉映,一派生机。千家门前,人饮酒欢,一道传递着清凉的禊杯。玉鳞吞金钩,仙璇琉璃之光泽,诗人以此形容自然景致之美好。而朴实无华的童言,善良的乡俗,没有惊奇猜疑。

狂风吹拂间,寝息于恒宴之中,清晨梦醒之前。治生者不应懈怠,学问须积累至深。再次游历之间,不免有所癫狂,一洗尘埃,心神为之一新。

诗人通过这首《济源春》,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以及对于生活、学问与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月迥无隐物,况复大江秋。

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飕飗。

岘亭当此时,故人不同游。

故人在长安,亦可将梦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其一)

夭桃花清晨,游女红粉新。

夭桃花薄暮,游女红粉故。

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

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其三)

忆人莫至悲,至悲空自衰。

寄人莫剪衣,剪衣未必归。

朝为双蒂花,暮为四散飞。

花落却绕树,游子不顾期。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