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府四畅亭

读古书,弹古琴,一亭风月开清襟。

临池洗砚写新句,玉壶旨酒时一斟。

如此四畅,载登载临。

美哉修身治国,上顺君父,足以大畅吾王之心。

梁园咏雪,多士如林。河间礼乐,和乐且耽。

既不泥乎声色,亦不纵乎田禽。

此亭燕坐自朝夕,亭前花木春阴阴。

衡山高,湘水深,天长地久扬德音。

形式: 古风

鉴赏

《潭府四畅亭》是明代僧人释宗泐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文雅之气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修身治国、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诗中首先提到“读古书,弹古琴”,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尊重,也是诗人自我修养的一种方式。接着,“一亭风月开清襟”描绘了亭子在清风明月的映衬下,为人心灵打开一片宁静的空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临池洗砚写新句,玉壶旨酒时一斟”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在池边洗砚,创作新诗,饮酒品茗,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品味。

“如此四畅,载登载临”中的“四畅”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自由与畅快,无论是登高望远,还是临水观景,都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愉悦。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美哉修身治国,上顺君父,足以大畅吾王之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认同,认为这样的行为能够顺应君王的心意,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梁园咏雪,多士如林。河间礼乐,和乐且耽”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和礼仪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作用。

“既不泥乎声色,亦不纵乎田禽”表明诗人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享乐或放纵的行为,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标准。

最后,“此亭燕坐自朝夕,亭前花木春阴阴。衡山高,湘水深,天长地久扬德音”描绘了诗人日常在亭中静坐,享受自然美景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品德流传千古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自然、社会和谐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思上人还霅上

玄冬雨雪方载阴,闭门黄叶和云深。

重冈复岭乌不度,岂有远客来相寻。

怜君两屐无新齿,足趼荒途五百里。

扪萝高陟麻姑坛,斧冰乱涉琴高水。

为我岩居十日留,夜窗说尽东西州。

平生故人得消息,既有新喜仍新愁。

我方无以慰幽独,子来何迟去何速。

山川悠悠锡影孤,海阔天高一黄鹄。

谢君相知未深厚,索我诗词我何有。

自嗟百挫英气摧,敢以文字誇人口。

君当盛年宜自强,美玉雕琢为圭璋。

明朝别后母相忘,水晶宫里泾川傍。

形式: 古风

东皋老人歌

东皋老人七十馀,眼明能读细字书。

年来不肯城郭住,无事只爱东皋居。

东皋所居良不俗,松竹桑榆翠围屋。

前畦后圃花相映,满眼儿孙美如玉。

老人心中乐闲旷,时时倚杖东皋上。

乌纱侧裹酒半酣,目送飞云度青嶂。

吾知老人与世违,东皋幽处无是非。

吁嗟怵迫何所为,世间富贵多危机。

形式: 古风

雪舟图为王公择作

小船载雪月明里,一色溪山夜如水。

岩前哀狖噤无声,沙上眠鸥惊不起。

引觞击楫歌调清,到门兴尽非无情。

丹青岂必图千载,王氏风流今尚在。

形式: 古风

敬亭云歌送吴子归宣城

敬亭山中生白云,有时化作五色文。

从龙下山为雨去,欲与世上袪尘氛。

由来舒卷不可测,遥天烱烱无遗迹。

甘雨未洽尘未消,直使时人空叹息。

归来偃蹇敬亭上,点缀青山千万状。

曾巅高拥白玉屏,半岭间张素丝障。

云兮云兮尔才未尽施,只恐复被苍龙知。

乾坤上下相追随,青山欲恋无还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