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营丘

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

轨路偶经从,延瞰一悲辛。

郛郭尽阡陌,濠湟半烟云。

旦摇禾黍实,暮走狐兔群。

陵迟世祀忽,变换民居新。

庙寝想馀基,文物忆前人。

在昔商政熄,于时周德闻。

圣贤相际会,文武共经纶。

太公扶大业,伯夷守其仁。

首阳遗节义,东海爵功勋。

功勋谁独久,节义两同湮。

物理有感触,长叹回吾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过营丘》,他以营丘为背景,描绘了古齐国的沧桑变迁。诗中首先感慨营丘作为古代齐国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历经数千个春秋。诗人行经此地,不禁遥望遗迹,心中充满悲辛之情。

接着,他描述了城郭内外的景象,田间小路交错,濠河湟水笼罩在烟云之中,呈现出一片田园风光。然而,昔日的繁荣已不再,白天田野上尚有禾黍之实,夜晚则狐狸兔群出没,显示出世事的变迁和民生的凋敝。

诗人感叹历史的流转,庙宇与宫殿虽已残破,但还能想象到昔日的辉煌,那些圣贤如姜太公、伯夷等人的事迹仍让人怀念。他们或辅佐国家,或坚守仁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这些功勋与节义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遗忘。

最后,诗人深感世间万物的道理,感叹人事无常,自己也如同车轮般在历史的长河中轮回。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沉思和对先贤精神的敬仰。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至昌乐

秣马安丘邑,弭节昌乐县。

道路正搔首,郡邑忽驰箭。

邯河已虎据,穆陵复豺战。

西拒拥戈矛,南出张组练。

仓茫走黎庶,错愕动缨弁。

我行日已远,我力日已倦。

亨衢冀栖息,异事骇闻见。

如何命不淑,所至时辄乱。

既同丧家狗,亦类焚巢燕。

仆御心尽灰,妻孥泪如霰。

我道苟如此,安得发不变。

形式: 古风

次益都

我行何处所,北海乃其地。

去家万里馀,为客九秋际。

白杨夹轨路,黄茅结官第。

陆嫌泥活活,水愁河瀰瀰。

逐寇骑宵驰,防敌城昼闭。

疲氓已星散,惊尘仍雾起。

长啸指牛山,掩泣望淄水。

进退两难图,徘徊尚谁恃。

《易》戒触藩羝,《诗》刺离罦雉。

已矣可奈何,愁来但甘寐。

形式: 古风

题刘凝之骑牛图

日落未落西山前,谁家老翁牛背眠?

短身曲局耸两肩,山花插帽帽为偏。

左手拊牛右捉鞭,牛行不动稳若船。

一童冲冷手握拳,迎风鼓势走欲先。

荒郊幂幂草纤纤,云是匡庐古道边。

匡庐山水好盘旋,此日刘公初挂冠。

刘公作令天圣间,民物熙熙德化宣。

世上浮荣直几钱,白发东归耕石田。

当时出处亦偶然,乃留遗迹后人看。

长安城中足豪贤,车骑骈罗气灼天。

一朝变灭如云烟,姓字寥寥若个传,我观刘公差独贤。

形式: 古风

题平章公所藏天马图

君不见余吾水中天马出,赤鬣缟身朱两翼,割玉为鞍鞲不得。

锦衣使者捷若飞,紫缰金勒看君骑,却忆拂林初献时。

凤城五门平旦启,驰道行骄辔耳耳,路旁见者谁不喜?

众中牵出朝未央,挥雾流沫满道香,毛带恩波眩目光。

龙眠老子识马意,行过天闲重回视,白笔描成落人世。

我公购之滦水滨,百金市画冀得真,奔霄追电何足云。

从今吹笛大军起,料知一日行千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