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头菊

我杖常扶佛面强,我花今见佛头香。

灵山会上曾拈出,一笑悬知是饮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我常常倚杖触摸佛像,仿佛在亲近佛法
眼前的花朵似乎散发着佛头的香气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杖:拐杖,象征着年老或修行。
佛面:佛像的脸部,可能象征佛法或神圣。
强:坚定,执着。
花:现实中的花,也可能象征佛法的微妙。
佛头香:比喻佛的智慧或佛法的芬芳。
灵山:佛教中的圣山,象征佛法圣地。
会:集会,指佛经上的法会。
曾:曾经。
拈出:佛教中指拈花微笑的故事,表示领悟。
一笑:微笑,这里指领悟后的喜悦。
悬知:预料,深知。
饮光:佛教术语,指佛陀的智慧之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佛头菊花的观察与联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喜悦。"我杖常扶佛面强"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常常用手杖轻抚那佛像前方的菊花,它们似乎在向佛像索取力量,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着"我花今见佛头香"则是说现在看到这些菊花开在佛头之上,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佛头”可能指的是供奉佛像的高台或架构。

诗人继续追述往事:"灵山会上曾拈出",灵山指的是佛教传说中的灵鹤峰,也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宣扬佛法的地方。这里“曾拈出”表明诗人可能在某个时刻,在灵山这样的圣地,有过类似的体验或感悟。"一笑悬知是饮光"则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喜悦,当他看到这菊花时,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菊花正在吸收着天空的阳光,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与精神体验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听鸽铃

蓬蒿门巷久张罗,岂有笼坊重客过。

天外鸽铃惊午枕,儿童误起听长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咏紫荆

鹤骨龙筋结寿枝,红绡紫绮曝仙衣。

只应不奈麻姑爪,独领春风住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夜梦采选

荣辱悲欢反覆手,竞呼穴骼欲求功。

大开眼作人间梦,何况真成一梦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舍后污池有小鱼数百迁之于江

一泓已脱归涔水,万顷初惊广莫乡。

且向江湖成自在,幸因风雨得腾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