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敷水之期荣喜虽多欢宴且阻辱示长句因而答之

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

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逢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

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来来往往的官员骑着上千的马匹,新旧交替的西曹两位侍郎。
家中世代担任工部(冬官)传承官印,路上遇到春日更增添了恩宠的光芒。
停留的五马(指官员)经过了寒食节,指点着远处的三座山峰,经过了自己的故乡。
仍遗憾于干坑的水会未能参加,错过的归雁行列无法同行。

注释

千余骑:形容官员队伍庞大。
西曹:古代尚书省的机构之一,这里指工部。
侍郎:古代官职,尚书省各曹的长官。
冬官:古代对工部的别称,因工部在五行中属水,水对应冬季,故称。
印绶:古代印信和系印的丝带,代指官位。
恩光:皇恩的光辉。
五马:古代太守或郡守出行时乘坐的五匹马拉的车,这里代指高级官员。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冷食。
三峰:可能指家乡的特征性山峰。
干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个水会举办的地方。
敷水会:可能是古代的一种水上活动或聚会。
差池:错过,不一致。
归雁:北归的大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寒食节会晤,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角。开篇“往来东道千余骑”,即刻画出一幅热闹非凡的会晤场景,众多官员云集,每个人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和角色。“新旧西曹两侍郎”则是对其中贵宾身份的点睛之笔,透露出诗人对于这次盛会的自豪与荣幸。

“家占冬官传印绶”,这里的“冬官”指的是负责监察的地方官吏,而“传印绶”则象征着权力的传递和延续。结合前文,可见诗中不仅有对外在盛会的描述,更蕴含了深层次的政治文化背景。

“路逢春日助恩光”,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寒食节会晤所承载的情谊与恩泽,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勃发,而这种时节举行的会晤,更添一份温暖与和煦。

“停留五马经寒食”,这里的“五马”可能指的是官员们乘坐的马匹,“经寒食”则是诗人停留在这场盛会中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此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指点三峰过故乡”,“三峰”很可能是一处地名,而“过故乡”则让人联想到诗人的乡愁和对往日时光的追忆,这里既有空间上的移动,也有时间上的流转,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干坑”与“敷水会”相呼应,表达了一种遗憾和不满。诗人对于这次盛会的回忆之中,仍然有所不足,而“差池归雁不成行”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是对美好场合难以再现的一种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次寒食节会晤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繁华与热闹,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出了对于友情、时光和美好记忆的珍视与留恋。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宿酲

夜饮归常晚,朝眠起更迟。

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

拂枕青长袖,欹簪白接䍦。

宿酲无兴味,先是肺神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良冶动时为哲匠,巨川济了作虚舟。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作

业重关西继大名,恩深阙下遂高情。

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

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

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