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段缝见赠

季子东周负郭田,须知力穑是家传。

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

若得与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

短衣匹马非吾事,只拟关门不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季子在东周城外拥有农田,要知道辛勤耕作是家族的传统。
仔细想想,种五十棵藠头比收获三百捆稻谷更有意义。
如果能和你同居北巷,我可能会忘记对西部四川的思念。
穿着短衣骑马不是我的追求,只想关门独处,不问世事。

注释

季子:指代某人,可能是诗人自己或友人。
郭田:城郊的田地。
力穑:努力耕作。
家传:世代相传的家族传统。
种薤:种植藠头。
五十本:五十株。
大胜:大大超过。
三百廛:三百捆稻谷,廛,古代计算粮食的单位。
连北巷:住在相邻的北巷。
终老:度过一生。
西川:西部的四川地区。
短衣匹马:简朴的生活方式,可能象征隐居生活。
关门:闭门不出。
不问天:不过问外面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自甘平庸的情怀。开篇“季子东周负郭田”即点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须知力穑是家传"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务农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接着,“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描绘了一幅勤劳耕作、丰收图景,通过对比小规模种植蔬菜与大面积收获庄稼的情形,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感。

“若得与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表达了诗人想要与知己共享这样的生活,不再追忆远方的山水,这里“君”很可能是对友人的称呼,“北巷”则象征着一处隐逸之所。"故应终老忘西川"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最后两句“短衣匹马非吾事,只拟关门不问天”,更是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心境。“短衣匹马”指的是世俗中的功名利禄,而“只拟关门不问天”则显示出诗人想要脱离尘嚣,闭门自守,不再过问天下纷争。

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于自然、生命和精神境界的独到感悟,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杭人裴维甫

馀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

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

凄凉楚些缘吾发,邂逅秦淮为子留。

寄谢西湖旧风月,故应时许梦中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孙思邈真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戏作鮰鱼一绝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㹠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答宝觉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