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海上(其一)

使者乘轺大阅兵,千艘并集甬句城。

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

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

不知谁校昆池战,横海空传汉将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大阅兵,地点在海上。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阅兵的宏大场面和紧张气氛。

首联“使者乘轺大阅兵,千艘并集甬句城”,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核心——大阅兵,以及阅兵的地点——甬句城,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千艘并集”来强调规模之大,船只如云,场面蔚为壮观。

颔联“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进一步渲染了阅兵的氛围。通过“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军事气息,仿佛能感受到士兵们的斗志和决心,以及海风的呼啸,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颈联“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阅兵的布局与秩序。帐幕如同楼台般高耸,仿佛置身于天空之中,士兵们按照阵法排列,整齐有序,连飞鸟游鱼都似乎在镜中行进,形象地展示了阅兵的严整与和谐。

尾联“不知谁校昆池战,横海空传汉将名”,以问句收尾,引人深思。诗人并未直接描述具体的战斗场景,而是通过“昆池战”的典故,暗示了阅兵背后可能蕴含的战争准备或历史传承,同时借“汉将名”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胜利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大阅兵的宏伟景象和深刻寓意,既体现了军事活动的庄重与威严,也蕴含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大阅兵海上(其二)

戈船诸校锦征袍,水战当场命客豪。

万橹军声开岛屿,千樯阵影压波涛。

赤城深泛旌旗动,射的遥衔竹箭高。

东海便应铜柱起,何妨马援是吾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大阅兵海上(其三)

列舰如城积水前,援枹拥棹出行边。

桔槔气迸流乌火,组练光摇太白天。

鹅鹳一呼风雨集,鼋鼍双驾斗牛悬。

即今万国梯航日,并识君恩浩荡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阅兵海上(其四)

新开帷幄控朝宗,万里波臣老折冲。

海气抱吴遥似马,阵云含越总如龙。

中流鼓应潮声叠,下濑戈回日影重。

自有长缨堪报主,谁言白雉竟难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元美起家按察河南寄促之官

莫道渔樵计已安,主恩堪为一弹冠。

足知上国群公疏,犹作中原二子看。

虎观迥连嵩少起,龙门高倚大江寒。

与君聊玩人间世,明日抽簪未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