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海上(其二)

戈船诸校锦征袍,水战当场命客豪。

万橹军声开岛屿,千樯阵影压波涛。

赤城深泛旌旗动,射的遥衔竹箭高。

东海便应铜柱起,何妨马援是吾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海上阅兵场景,充满了雄壮与豪迈的气息。诗人以“戈船”、“锦征袍”、“万橹”、“千樯”等意象,生动展现了海战的激烈与壮观。通过“赤城深泛旌旗动,射的遥衔竹箭高”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英勇无畏,也体现了战场上的紧张与激烈。最后,“东海便应铜柱起,何妨马援是吾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英雄的自豪感,彰显了明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豪情壮志。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是一幅生动的海上战争画卷。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大阅兵海上(其三)

列舰如城积水前,援枹拥棹出行边。

桔槔气迸流乌火,组练光摇太白天。

鹅鹳一呼风雨集,鼋鼍双驾斗牛悬。

即今万国梯航日,并识君恩浩荡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阅兵海上(其四)

新开帷幄控朝宗,万里波臣老折冲。

海气抱吴遥似马,阵云含越总如龙。

中流鼓应潮声叠,下濑戈回日影重。

自有长缨堪报主,谁言白雉竟难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元美起家按察河南寄促之官

莫道渔樵计已安,主恩堪为一弹冠。

足知上国群公疏,犹作中原二子看。

虎观迥连嵩少起,龙门高倚大江寒。

与君聊玩人间世,明日抽簪未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荅赠王给事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

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

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