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雀歌

乌桓城下白翎雀,雌雄相呼以为乐。

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

君不见旧时飞燕在昭阳,沈沈宫殿锁鸳鸯。

芙蓉露冷秋宵永,芍药风暄春昼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白翎雀歌》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通过描绘白翎雀的生活场景与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

首句“乌桓城下白翎雀”,以乌桓城为背景,引入了白翎雀这一形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雌雄相呼以为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白翎雀之间的互动,赋予了它们生命与情感,展现出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季节的变换,通过“平沙”、“无树”、“雪深”、“黄草薄”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冬日荒原的凄美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适应力。

接下来,“君不见旧时飞燕在昭阳,沈沈宫殿锁鸳鸯”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以飞燕在昭阳殿的旧事为喻,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与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的感慨。通过“沈沈宫殿锁鸳鸯”的描述,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也隐含了对权力与爱情的复杂思考。

最后,“芙蓉露冷秋宵永,芍药风暄春昼长”两句,以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为线索,分别描绘了秋天与春天的景象。前者“芙蓉露冷”、“秋宵永”,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秋夜意境;后者“芍药风暄”、“春昼长”,则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温暖明媚的春日风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整体而言,《白翎雀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简生画涧松

简生与我皆蜀人,留滞东南凡几春。

每拂齐纨作山水,使我感慨怀峨岷。

如此长身两松树,满谷悲风散阴雾。

雌雄如剑变为龙,鳞鬣齐成擘崖去。

秘阁尝观韦偃图,苍润雄深世所无。

默识形神出模画,把笔莽苍增嗟吁。

玉堂宝书本同馆,官府既分难复见。

摩挲新墨慰衰朽,鬓雪飘萧数开卷。

昔我樵牧青城山,坐起政在双树间。

当时简生若相见,应并写此听潺湲。

刘郎集贤好宾客,好著幽窗对晴碧。

凌灵为我哦七言,有鹤飞来破秋色。

形式: 古风

题柯博士画

矶头风急潮水长,蒹葭苍苍系鱼榜。

青山一发是江南,白头不归神独往。

幽篁绕屋茅覆檐,木叶脱落秋满帘。

买鱼沽酒待明月,定是黄州苏子瞻。

子瞻文章世希有,谪向江波动星斗。

夜投断岸发清啸,栖鹘惊飞怒蛟吼。

图中风景偶相似,欣然挥洒春云开。

子瞻应是念乡里,还化江东孤鹤来。

形式: 古风

题高彦敬尚书赵子昂承旨共画一轴为户部杨侍郎作

不见湖州三百年,高公尚书生古燕。

西湖醉归写古木,吴兴为补幽篁妍。

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

老蛟欲起风雨来,星堕天河化为石。

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

高怀古谊两相得,惨淡酬酢皆天真。

侍郎得此自京国,使我观之三叹息。

今人何必非古人,沦落文章付陈迹。

形式: 古风

题滦阳胡氏雪溪卷

积雪平沙阴山道,射虎残年不知老。

岂识船如天上坐,翠竹为帷树为葆。

昔乞镜湖苦不早,白发如丝照清潦。

他年此地若相逢,应著渔蓑脱貂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