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饮酒(其十六)

家世学为儒,传家只一经。

砚田粗有获,不必计其成。

先人叨俎豆,子孙兑践更。

少小习文翰,微名达天庭。

清时靡所竖,何用经术鸣。

举杯浮苍天,孰测余中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和饮酒(其十六)》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展现了诗人在儒家教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对仕途的思考。

首句“家世学为儒”,点明了诗人的家族传承了儒家学问的传统,从家庭的根基出发,强调了儒家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传家只一经”则暗示了家族教育的单一性,可能是指只专注于某一部经典的学习,体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砚田粗有获,不必计其成”两句,以“砚田”比喻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勤奋学习能够有所收获,但不必过分追求成果或功利。这种态度体现了儒家教育中重视过程而非仅仅结果的价值观。

“先人叨俎豆,子孙兑践更”两句,通过祖先与子孙的对比,强调了家族教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祖先通过祭祀等活动传承文化,子孙则在实践中进一步践行和发扬这些传统。

“少小习文翰,微名达天庭”描绘了诗人自幼学习文学,最终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通过科举考试等途径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上升的路径。

“清时靡所竖,何用经术鸣”表达了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于单纯依靠儒家经典来表达个人主张或观点的反思。这可能是在批评当时社会对儒家思想的僵化应用,以及对个人独特见解的忽视。

最后,“举杯浮苍天,孰测余中情”以饮酒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广阔的世界和未知的命运,诗人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深不可测,充满了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对儒家教育的反思,还蕴含了对时代背景、个人情感以及宇宙哲理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饮酒(其十七)

屋瓦飞欲尽,沙石走狂风。

海水如沸羹,大地簸其中。

但愁坤轴拆,遂与河伯通。

半酣逐奔潮,手挽二石弓。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饮酒(其十八)

倚杖听鸣泉,欣然若有得。

十年尘土梦,一洗耳根惑。

洞然镜古初,兹理无通塞。

何事繁音聒,嘈嘈满蛙蝈。

对酒弄无弦,冥心返于嘿。

形式: 古风

和饮酒(其十九)

陶公无宦情,饥乃驱之仕。

行藏不问天,卷舒惟任己。

荣膴非所钦,薄禄非所耻。

束带见督邮,不必问乡里。

自我浮于海,悠悠历星纪。

卑疏虽易容,迂薄亦可止。

白发已盈冠,青尊尚足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饮酒(其二十)

与我周旋者,何物最为真。

惟此坏尊内,陶然太古醇。

气味久不渝,一挹一清新。

悠悠交中人,肝胆为越秦。

流光汎酒海,大地扬曲尘。

古人百不恋,惟于此物勤。

我量不能胜,要令风谊亲。

天上有酒星,乘槎一问津。

地下有酒泉,可以漉我巾。

聊和饮中诗,窃比于酒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