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从贵

白马嘶风何处还,鞭梢拂地看南山。

珠帘捲尽不回首,春色欲阑休闭关。

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

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白马在风中嘶鸣,不知它要回到哪里去,马鞭轻触地面,目光却望向南山。
珠帘被卷起,不再回头,春天的景色即将逝去,不要再闭门不出。
雨后傍晚,花丛中的鸟儿归巢,竹林边的人们在夕阳下闲聊。
我知道你旧时的隐居之地在嵩山云雾之下,从今以后,不知还有多少次能攀登那里的岩桂树。

注释

嘶风:形容白马在疾风中奔跑。
鞭梢:马鞭的末端。
阑:将尽,即将结束。
闭关:指闭门不出,不与外界接触。
残雨:傍晚剩余的雨水。
夕阳闲:悠闲的夕阳时光。
旧隐:过去的隐居处。
岩桂:一种常绿灌木,有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日旅行的景象,同时也融入了对友人旧隐居所在之处的怀念与询问。开篇“白马嘶风何处还,鞭梢拂地看南山”两句,以白马嘶鸣的动静场景,烘托出行者骑乘于春日风光中的画面。"鞭梢拂地看南山"则展现了行者的目光所及之处,是对远方山峦的眺望。

接着,“珠帘捲尽不回首,春色欲阑休闭关”两句中,"珠帘捲尽"形象生动,表达了时间流逝迅速,而“不回首”则是行者对过去的割舍之情。"春色欲阑休闭关"描绘出春光将尽,自然界即将转入新的季节之交接时分。

再下,“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两句,则是对日落时分景象的细腻描摹。春天的花朵之外,鸟儿归巢于残余的雨幕中,而“竹边人语夕阳闲”则捕捉了乡间人们在傍晚时光中悠闲交谈的情景。

最后,“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李从贵的思念和询问。"知君旧隐嵩云下"指出诗人知道友人的居所在山云之下,而“岩桂从今几更攀”则是对那旧日隐居地的追忆与关切,似乎在询问自我离开后,那里是否依然如故。

整首诗通过行者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友人旧隐居之所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赠李秘书

束带临风气调新,孔门才业独谁伦。

杉松韵冷雪溪暗,鸾鹤势高天路春。

美玉韫来休问价,芳枝攀去正无尘。

莫将芸阁轻科第,须作人间第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陈正字

鲁儒今日意何如,名挂春官选籍初。

野艇几曾寻水去,故山从此与云疏。

吟怜受露花阴足,行觉嘶风马力馀。

闻说晚心心更静,竹间依旧卧看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金刚三藏

心法云无住,流沙归复来。

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

惟将一童子,又欲过天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赠曹处士幽居

勾漏先生冰玉然,曾将八石问群仙。

中山暂醉一千日,南苑往来三百年。

棋局不收花满洞,霓旌欲别浪翻天。

何须更学鸱夷子,头白江湖一短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