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者

得道疑人识,都城独闭关。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

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领悟真理的人会被猜疑,他独自在都城闭门修炼。
头发由白转黑,内心却在喧嚣中保持宁静。
饥饿与口渴只通过调整呼吸来应对,儿孙的长寿也得益于他的修炼。
这才明白,真正的仙人隐藏于世,并非一定要在深山之中。

注释

得道:领悟真理。
疑人:被猜疑。
都城:大城市。
闭关:闭门修炼。
头从白后黑:头发由白变黑。
心向闹中闲:内心宁静于喧闹之中。
调气:调整呼吸。
驻颜:保持青春容颜。
仙者:仙人。
殊:竟然。
深山:深山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蠙的《赠道者》,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的修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之道的赞美。

“得道疑人识”一句,表明真正懂得大道的人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迷惑。接下来的“都城独闭关”,则是形象地描绘出这位修道者远离尘嚣,独自在深山中闭门修行的景象。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两句,分别从外表和内心两个层面,展示了修道者的超然物外。他们不受年龄变化所影响(头发由白变黑),内心更是处于纷扰尘世之中而保持着一份超脱的宁静。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两句,则描述了修道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对于生理需求的满足仅在于调和自己的气息,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即使面对后代(儿孙)的期望,也只是停留在脸上的笑容,不为世俗所羁绊。

最后,“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仙者”的认识,即真正的修道者并不一定隐居于深山,而是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这也正体现了张蠙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赞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道家文化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101)

张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籍贯:清河
  • 生卒年:公元895年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许裳题宣平里古藤

欲结千年茂,生来便近松。

迸根通井润,交叶覆庭秾。

历代频更主,盘空渐变龙。

昼风圆影乱,宵雨细声重。

盖密胜丹桂,层危类远峰。

嫩条悬野鼠,枯节叫秋蛩。

翠老霜难蚀,皴多藓乍封。

几家遥共玩,何寺不堪容。

客对忘离榻,僧看误过钟。

顷因陪预作,终夕绕枝筇。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送南海僧游蜀

真修绝故乡,一衲度暄凉。

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

定中船过海,腊后路沿湘。

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萝蔓盖铜梁。

却后何年会,西方有上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薛郎中赴江州

几州闻出刺,谣美有江民。

正面传天旨,悬心祷岳神。

尺书先假路,红旆旋烧尘。

郡显山川别,衙开将吏新。

散招僧坐暑,闲载客行春。

听事棋忘着,探题酒乱巡。

好编高隐传,多貌上升真。

近日居清近,求人在此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观江南牡丹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

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

举世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