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谭处端的《瑞鹧鸪》是一首禅修者的内心独白,体现了修持者对心灵纯净和道德自律的深刻理解。首句“莫言容易做修持”表达了修行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警惕。接下来,“损损存存恐碍违”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过于追求减少欲望(损损)和保存本真(存存)可能会偏离正道。
“两饭虑频侵道友,一钱外恐损希夷”进一步阐述了修持者对于物质生活的谨慎态度,即使是简单的饮食,也要考虑到是否会影响与道友的关系,更不用说对精神境界(希夷)的损害。诗人提醒自己在人群中要克制言语,不炫耀才华;独处时则要防止心念浮动,控制欲望。
“众中戒口忘矜俊,独坐防心断骋驰”两句,分别从社交和内心世界两个层面,强调了修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谦逊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十二时中常返照,犹疑暗察有无私”总结全诗,表示修行者即使在每日十二个时辰中不断反省自我,仍对是否真正无私存有疑问,这体现了他们对自我完善的执着追求和对道德完美的不懈探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修持者的视角,展现了其在修行路上的谨慎、自律和自我审视,体现了禅修生活的严谨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