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武夷九曲棹歌(其一)》由清代诗人黄毓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九曲溪畔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悟。
首句“一曲倚棹歌”以轻快的节奏拉开序幕,仿佛诗人正悠然自得地倚靠在船桨上,轻声吟唱着曲调,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中。接下来的“却忆慢亭事”,则转而回忆起在某处慢亭的悠闲时光,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刻的怀念与留恋。
“天上会合稀,哀被人间世”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的相聚与人间的离别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相聚不易的感慨,以及对人间离愁别绪的哀叹。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风雨送曾孙,神仙亦情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风雨中的景象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也暗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即使是传说中的神仙,也无法逃脱情感的束缚,这体现了诗人对情感普遍性的深刻理解。
“何如默无言,此峰有禅意”两句,诗人似乎在思考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某些时候,沉默比言语更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提到“此峰有禅意”,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禅学的深刻领悟,认为自然界的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最后,“试问老赵州,大王来也未”一句,以一个设问的形式,引出了对高僧赵州禅师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这里的老赵州,可能是指赵州禅师,也可能是一种隐喻,代表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以及智慧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