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楼忆行简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蔟蔟,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常常在楼上的西南方远望,才发觉人世间的路如此漫长。
夕阳下山峦叠嶂一片青翠,秋水连天白茫茫无际涯。
离别已久未见你的容颜,书信难以传递相思的牵绊。
期待着早日从东边归来,安稳地乘船穿过瞿塘峡。

注释

每因:因为常常。
楼上:在楼上的位置。
西南望:向西南方眺望。
碍日:遮挡阳光。
暮山:傍晚的山峰。
蔟蔟:密集的样子。
秋水:秋天的水面。
风波:比喻动荡不安的境况。
三年面:三年未曾见面。
书信:书信往来。
万里肠:形容相思之情遥远。
早晚:早晚有一天。
东归:向东回归。
下峡:下三峡。
稳乘:安稳地乘坐。
船舫:船只。
瞿唐: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登西楼忆行简》,属于唐代文学。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很丰富,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句“每因楼上西南望”直接点出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从西南方向眺望远方的情景。这不仅描绘了一个空间的视角,同时也开启了一种心灵的遨游。接着,“始觉人间道路长”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亲友或是故乡的思念,楼上之望让他深切感受到人世间相聚与别离的艰辛和距离的漫长。

“碍日暮山青蔟蔟,漫天秋水白茫茫”中,“碍日暮山青蔟蔟”描绘了黄昏时分,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苍翠,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展现,也让人联想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和感伤。紧接着,“漫天秋水白茫茫”则描绘了广阔的秋水,似乎没有边际,让人感到心胸开阔,但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可能是寂寞或是思念。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表达了诗人长久未能与亲友相见的痛苦,以及书信难以传递于千山万水之中,带来的心绪牵挂。这两句凸显了古代通讯不便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思念之重。

最后,“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则预示着诗人将要启程,返回东方故土的决心。这里的“下峡”、“过瞿唐”都是特定地理位置的指代,它们构成了诗人归途中的一段旅程,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期待安稳平和地完成这次旅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通讯不便利的无奈,以及对归途的渴望。白居易以其独特的笔法,将这种情感和意境融入自然景物之中,创造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答苏庶子

偶作关东使,重陪洛下游。

病来从断酒,老去可禁愁。

款曲偏青眼,蹉跎各白头。

蓬山闲气味,依约似龙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答林泉

好住旧林泉,回头一怅然。

渐知吾潦倒,深愧尔留连。

欲作栖云计,须营种黍钱。

更容求一郡,不得亦归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

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

鸡黍重回千里驾,林园闇换四年春。

水轩平写琉璃镜,草岸斜铺翡翠茵。

闻道经营费心力,忍教成后属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裴相公乞鹤

警露声音好,冲天相貌殊。

终宜向辽廓,不称在泥涂。

白首劳为伴,朱门幸见呼。

不知疏野性,解爱凤池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