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三)

月冷岸葭苍,风劲山木震。

捣砧谁家妇,声急心绪紊。

为问声何哀,声声怨时运。

何许从英皇,苍梧叫虞舜。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光寒冷照着岸边的芦苇,风吹过使山上的树木摇晃不止。
是谁家的女子在捣衣砧上忙碌,声音急促,心情纷乱。
我想问这声音为何如此悲凉,声声都充满对时运的哀怨。
她在哪里寻找英雄的庇护,如同苍梧之鸟呼唤虞舜般期盼救赎。

注释

月冷:月光寒冷。
岸葭:岸边的芦苇。
风劲:风吹得猛烈。
山木震:山上的树木摇晃。
捣砧:捣衣砧。
谁家妇:哪户人家的女子。
声急:声音急促。
心绪紊:心情纷乱。
声何哀:声音为何悲伤。
怨时运:抱怨时运不济。
何许:何处。
从英皇:跟随英雄。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地方,象征远方或困境。
叫虞舜:呼唤虞舜,求助于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夜的萧瑟景象,月光下的岸边葭草苍翠,山间的树木在强劲的风中摇曳。诗人通过捣衣声的描述,传达了夜晚家妇劳作的情形,以及她们急促捣砧声中的辛酸与不满。

"月冷岸葭苍,风劲山木震" 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荒凉景象。月光映照下的岸边葭草显得格外苍翠,而强劲的风则使得山间的树木激烈地摇晃。

"捣砧谁家妇,声急心绪紊" 这两句通过捣衣的声音,揭示了家庭主妇们在夜晚的辛勤劳作与内心的烦躁。捣衣声急促,反映出她们不仅身体上的辛苦,更有心灵上的忧虑和紊乱。

"为问声何哀,声声怨时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劳作妇女声音中的哀伤感受到的关切。每一次捣砧的声音都似乎在诉说着她们对于命运的不满和抱怨。

"何许从英皇,苍梧叫虞舜" 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古代圣君的形象来表达对现世的不满与怀念。"英皇"指的是历史上的贤君,而"苍梧"和"虞舜"都是上古时期的圣明君主,诗人似乎在暗示当前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与古代相比更显得混乱无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劳作妇女声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平等与苦难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二)

白云古树杪,下有山人家。

与君曾读易,探索入圣涯。

盘桓坐白石,汲泉烧鼎茶。

至今山中儿,羡我两客嘉。

客去不复来,屋上凝朝霞。

有时抚孤琴,猿鹤听无哗。

何当赋招隐,共驾青牛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一)

苒苒岁月晚,悠悠美人思。

皎皎在天月,娟娟落水涯。

相思何所寄,日莫折琼枝。

哀鸿翅翎短,苦为稻粱縻。

愿言化为云,长与龙相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卢可庵悲秋十首(其十)

秋风来太虚,逍遥浮大庭。

吾身与天地,等如水上萍。

弄丸閒往来,意行还微吟。

吟尽无人听,惟遗空外音。

形式: 古风

和卢可庵悲秋十首(其九)

秋风来大地,万里成丘墟。

床头何所有,惟有一卷书。

曳纵朗长诵,环堵乐有馀。

自笑饭颗山,少陵真腐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