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绝春风和,沉栖慕遐瞩。
野火开丛荆,遥岑路径熟。
极顶如掌平,群峰四环矗。
人言古观基,突兀此有屋。
半岭汲饷劳,跻攀怨僮仆。
一朝风霆怒,捲落置前麓。
至今五云宫,宛在平原曲。
年代远莫稽,儿童记樵牧。
每闻风雨时,钟声隐岩谷。
披寻杳无迹,灵境信非俗。
苔花蚀碎瓦,字迹不可读。
居人传神奇,客子骇心目。
振襟坐危磐,阆风想晞沐。
转石落悬岩,砰雷震山腹。
徘徊不能去,登览兴未足。
一笑下田家,题诗寄游躅。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中古观,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历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历史之沉郁的情感体验。开篇“雨绝春风和,沉栖慕遐瞩”便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其中“沉栖”一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随后的“野火开丛荆,遥岑路径熟”则是对山中景象的描写,通过野火烧开荆棘,揭示出往昔人迹的痕迹。诗中的“极顶如掌平,群峰四环矗”更是将观内之高阁与周遭群峰的壮丽景致刻画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人言古观基,突兀此有屋”透露出诗人对这座古观历史渊源的好奇和敬畏。紧接着,“半岭汲饷劳,跻攀怨僮仆”则表达了对当地居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一朝风霆怒,捲落置前麓”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至今五云宫,宛在平原曲”则让人感受到那座古观依旧矗立在宽广的平原之中。
诗中的“年代远莫稽,儿童记樵牧”表明时间久远,不可考证,只有孩童们还能记得樵夫与牧人的生活片段。而“每闻风雨时,钟声隐岩谷”则是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交融的描绘。
在“披寻杳无迹,灵境信非俗”中,诗人通过探索古迹的过程,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苔花蚀碎瓦,字迹不可读”则是对历史遗迹流失和文化消亡的一种哀叹。
“居人传神奇,客子骇心目”表达了诗人对这处灵异之地的敬畏与惊讶。紧接着,“振襟坐危磐,阆风想晞沐”则是诗人在险峻岩石上沉思古今,感受着山风。
“转石落悬岩,砰雷震山腹”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而“徘徊不能去,登览兴未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一笑下田家,题诗寄游躅”是诗人在离开之前,对那片土地和古观的情感寄托,以及对同行者的友情留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遗迹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不详
身世总为闲伎俩,生前须了恶因缘。
把茅约子归云壑,品字柴头坐说禅。
行脚从来笑赵州,草鞋踏破竟何求。
百千三昧无穷义,不出颐庵拄杖头。
老去居然懒出门,故乡零落暗消魂。
岁寒道义唯松竹,伴我东溪沙水村。
十载江湖寄此身,足香惯踏软红尘。
梦回一笑知何有,稳卧家山寂寞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