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秀才隐居

陶翁昔好菊,荒径不暇锄。

素琴初无弦,名酒亦屡虚。

虽有二三子,薪水不读书。

凄凉千载下,高名将焉如。

不如鬼谷洞,郑子乐有馀。

种菊以为田,田中更为庐。

善药不二价,咏觞送居诸。

有子挥五弦,凉风在庭除。

时来青田鹤,亦出濠梁鱼。

昨者游京师,侯门曳华裾。

捧檄忽一喜,翩然告归与。

芳蒲采甘露,玉浆酿清醑。

老父坐堂上,稚子具篮舆。

晨游南山陲,暮濯清水渠。

席閒抚猗兰,房中咏《关雎》。

以此得高寿,何必南阳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题郑秀才隐居》,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中以陶渊明爱菊为引,对比郑秀才的隐居生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精神境界。

首句“陶翁昔好菊,荒径不暇锄”,借用了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素琴初无弦,名酒亦屡虚”两句,通过描述简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清贫与淡泊。

“虽有二三子,薪水不读书”则暗示了隐士虽有朋友相伴,但更倾向于与自然为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凄凉千载下,高名将焉如”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隐士名声的思考,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不如鬼谷洞,郑子乐有馀”两句,通过对比,赞美了郑秀才的快乐和满足感,即使在简陋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种菊以为田,田中更为庐”描绘了郑秀才以种植菊花为生,居住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善药不二价,咏觞送居诸”表现了郑秀才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药物还是饮酒,都以诚挚之心对待,体现了他的真诚和乐观。“有子挥五弦,凉风在庭除”描绘了家庭的温馨和谐,儿子弹奏古琴,凉风吹拂庭院,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时来青田鹤,亦出濠梁鱼”运用了象征手法,青田鹤和濠梁鱼分别代表了自由和超脱,表达了郑秀才内心世界的广阔和对自由的向往。“昨者游京师,侯门曳华裾”描述了郑秀才曾有过繁华都市的经历,但最终选择回归自然,体现了他对真正生活的追求。

“捧檄忽一喜,翩然告归与”表达了郑秀才收到归隐的召唤后,欣喜若狂,立即决定返回隐居生活。“芳蒲采甘露,玉浆酿清醑”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采摘芳蒲,酿造美酒,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老父坐堂上,稚子具篮舆”描绘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老父亲坐在堂上,孩子们准备篮舆,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晨游南山陲,暮濯清水渠”描绘了郑秀才每日的生活轨迹,早晨在山边散步,傍晚在清澈的水渠中洗涤,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简单。

“席閒抚猗兰,房中咏《关雎》”描绘了郑秀才在闲暇时光里,抚琴吟唱,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喜爱和传承。“以此得高寿,何必南阳居”表达了对郑秀才隐居生活的赞赏,认为这样的生活同样可以长寿,不必非要像诸葛亮那样居住在南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秀才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家庭、友情以及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隐逸文化的尊重和赞美。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朱邸竹木

猗猗淇园竹,结根盘石安。

枝干相扶持,风雨不可干。

其实凤所食,君子思保完。

恒恐声影疏,萧条霜露寒。

金玉慎高节,千载承清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史

轩后邈已远,汉武亦雄哉。

荒忽九州外,百年过烟埃。

变化庶长久,临海筑层台。

黄金靡镂饰,乔林摧断裁。

乐通竟先死,孙卿殊未回。

不知作者意,空令来者哀。

奉盘泣繁露,驰道殷奔雷。

志气昔所在,风云恒往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赋苏伯修滋溪书堂

滋源恒伏流,春雨川乃盈。

林畴广敷润,草木俱繁荣。

临深见游鯈,仰乔有鸣莺。

君子乐在斯,斋居托令名。

积学抱沈默,时至有攸行。

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

禹穴追马公,湘江歌屈生。

纫兰不盈握,伐木有馀情。

浩然欲浮海,归兴还濯清。

方舟我为楫,白发愧垂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张兵部孟功巡河分题得屋上乌

花发上阳春,门开未央曙。

城柝起群栖,流光散朝羽。

息影须近檐,结巢愿当户。

辘轳转金井,终日灌嘉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