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江题臞庵

壮岁经行今白头,未容归老复来游。

人如化鹤云间去,桥似垂虹天际浮。

风月一川无限兴,烟波万顷不胜愁。

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祇自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轻时走过的路如今已满头白发,还没等到退休又来此游览。
人们如同仙鹤般飘然离去,桥像彩虹般横跨天边。
清风明月下的江河充满无尽的乐趣,浩渺烟波却带来无尽的忧愁。
三位贤者崇高的足迹难以追寻,我只能独自感到羞愧,未能继续他们的风采。

注释

壮岁:年轻时。
经行:走过。
白头:满头白发。
归老:退休。
复来游:再次游览。
化鹤:变为仙鹤。
云间:天空中。
垂虹:彩虹。
天际:天边。
风月:清风明月。
一川:江河。
兴:乐趣。
烟波:烟雾波涛。
万顷:浩渺。
不胜愁:无法承受忧愁。
三贤:三位贤者。
高躅:崇高的足迹。
继:追寻。
祇自羞:独自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吟咏。开篇即以“壮岁经行今白头”道出了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叹息,而“未容归老复来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返乡之旅的渴望与无奈。

接着,“人如化鹤云间去,桥似垂虹天际浮”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人生如过客,轻盈如云,而桥则宛若彩虹,高悬于天际,这不仅是对景物的写照,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与渺小的感悟。

“风月一川无限兴,烟波万顷不胜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世界。风和月共同构成了一个永恒而无边界的存在,而“烟波万顷”则形容了一片广阔的水域,水天一色,这一切都激起了诗人的无限兴奋与深深的忧愁。

最后,“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祇自羞”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古代圣贤之道难以继续,以及自身未能达到理想境界所感到的羞愧与不甘。这里的“三贤”指的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而“高躅”则是对他们崇高地位的形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理想以及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诗中语言流畅,意境悠远,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余以庚寅十月十日抵敝庐今恰三年感而有作偶成三律(其三)

幸有湖边数亩园,尚堪行乐度残年。

惊鱼自合潜渊去,倦翼宁思出谷迁。

既乏仙方能却老,又无奇策可扶颠。

但知藏拙安吾分,一任人称贤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余以庚寅十月十日抵敝庐今恰三年感而有作偶成三律(其二)

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馀年。

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

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

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余以庚寅十月十日抵敝庐今恰三年感而有作偶成三律(其一)

溯自洪都返故园,今朝倒指恰三年。

举头但见松筠长,转盼那知岁月迁。

幸有青山长在眼,休嗟白发已垂颠。

此身傥未归黄壤,花下犹堪醉圣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余以前年五月八日到官今年又于此日去郡同僚作饯即席援笔言别

来守江山恰二年,同僚何幸得诸贤。

屡邀风月供吟笔,几度江山棹酒船。

自分衰颓今老矣,可堪离索更凄然。

青云有路平如砥,公等应须早着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