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双忠庙》由明代诗人罗奕佐所作,通过描绘双忠庙的景象与氛围,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翠华西幸拥戈兵”,以“翠华”象征帝王出行的仪仗,暗示了古代帝王巡幸的情景,而“西幸”则表明了行进的方向。接着“拥戈兵”三字,点明了随行的军队,营造出一种壮阔的军事场面。
“突兀睢阳守汉旌”一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上的睢阳之战,这里的“汉旌”代表的是坚守阵地的汉军旗帜,而“突兀”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与紧张气氛。
“信有刚肠支百战,不将枵腹弃孤城”两句,是对守城将士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这里“刚肠”形容其坚定的意志,“百战”强调了战斗的艰苦,“枵腹”则指饥饿的状态,但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誓死守卫孤城,展现了崇高的牺牲精神和忠诚品质。
“涛声似写江淮恨,庙貌真悬旅客情”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涛声与庙宇中的景象,寄托了对历史事件的深沉思考与情感共鸣。涛声仿佛在诉说着江淮地区的悲愤与哀伤,庙貌则悬挂着旅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
最后,“倚剑为君歌易水,萧萧风雨海门生”两句,以易水送别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与缅怀。倚剑而歌,意味着在英雄面前的慷慨激昂,而“萧萧风雨海门生”则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又壮美的画面,暗示了英雄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事迹将永远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双忠庙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勇敢与牺牲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