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三)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

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

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

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

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一个贫穷的老农,顶着酷暑在瓜田劳作。
还没锄完一整块地,就在树荫下安心躺下休息。
拿着草编的背篓的是谁?一位白发苍苍的人来歇息肩膀。
不再询问村庄的事,见到彼此依旧如旧。
他肚子里空空如也,却谈论着远古时代伏羲氏的岁月。
夕阳映照在层层屋檐,他悠闲地望着晴朗的河川。
吩咐妻子提着养蚕的竹筐,呼唤儿子划船捕鱼。
船儿悠悠在碧绿的水面漂荡,去采摘河湾里的莲花。
莲花鲜艳美丽,让我流连忘返。

注释

野老:乡村老人。
冒暑:顶着炎热。
荷蓧:手持草编的背篓。
皤皤:形容老人白发苍苍。
乡墟:乡村。
羲皇年:远古时代伏羲氏的传说。
层隅:屋檐。
榜渔船:划船捕鱼。
浦中莲:河湾里的莲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在夏日劳作的情景。开篇“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两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艰苦的生活状态,他是一个生活在乡野、境遇贫寒且社会地位低下的老人,不畏炎热之苦,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紧接着“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则展示了他工作时的疲惫和简单的休息方式——在树下找个高处枕着石头小憩。

诗人随后引入一个陌生的荷蓧者,他可能是一个过路人或是另一个农夫。他们之间似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在树下相互依靠,寻求片刻的休息。这里透露出一种乡村生活中的简单和平静。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则转换了诗人的情绪,他虽然肚子里空空如也,但仍旧能高声谈论古代圣明君主的事迹,这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追溯,更反映出他在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超脱。

接下来的“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河流的情景,这里既有时间的流转,也有空间的开阔。这种放眼四野、心旷神怡的状态,是对前文劳作生活的一种精神补偿。

最后两句“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则是诗人观察到的周围景象,他看到妇女们提着蠶籠,而孩子们在河边玩耍,这些平实的乡村生活片段构成了诗歌最后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农夫日常劳作和休息情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乡村世界。同时,诗人也在这平凡之中寻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书写,也是对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一种深刻描绘。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四)

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

我心方处顺,动作何忧虞。

但言婴世网,不复得閒居。

迢递别东国,超遥来西都。

见人乃恭敬,曾不问贤愚。

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

故乡满亲戚,道远情日疏。

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

形式: 古风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五)

草木花叶生,相与命为春。

当非草木意,信是故时人。

静念恻群物,何由知至真。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凤皇飞且鸣,容裔下天津。

清净无言语,兹焉庶可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六)

黄河流向东,弱水流向西。

趋舍各有异,造化安能齐。

妾本邯郸女,生长在丛台。

既闻容见宠,复想玄为妻。

刻画尚风流,幸会君招携。

逶迤歌舞座,婉娈芙蓉闺。

日月方向除,恩爱忽焉暌。

弃置谁复道,但悲生不谐。

羡彼匹妇意,偕老常同栖。

形式: 古风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七)

日暮登春山,山鲜云复轻。

远近看春色,踟蹰新月明。

仙人浮丘公,对月时吹笙。

丹鸟飞熠熠,苍蝇乱营营。

群动汩吾真,讹言伤我情。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