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吴斗南中秋见怀并约王子合见过(其一)

百里平湖一夜舟,跂予东望渺离愁。

可能无意山阴雪,空复相思楚泽秋。

宣室待君今即召,草堂移我欲归休。

诗来已拜千金诺,得得开帆莫转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夜之间,我在百里平湖上乘船远行,向东望去,满心离愁漫漫。
或许山阴的雪景并非有意入梦,只是让我更加思念楚泽的秋天。
如今朝廷宣室召唤你,我草堂的生活也想就此归隐。
你的诗信已经承诺了千金之约,此刻启程,切勿回头。

注释

跂予:跂足远望,形容诗人站立船头眺望。
渺:形容离愁之深,无边无际。
山阴雪:暗指远方的美景,也可能象征纯洁或思乡之情。
楚泽秋:楚地的秋天,代表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宣室:古代宫殿名,此处借指朝廷。
草堂:诗人自己的居所,表示归隐之意。
千金诺:极言信守承诺的价值,可能是对友情或诗歌创作的重视。
得得:形容船行声,暗示启程。
莫转头:劝告不要回头,寓意坚定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题目为《和答吴斗南中秋见怀并约王子合见过(其一)》。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百里平湖一夜舟,跂予东望渺离愁。” 开篇便以一个清晰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在平静的湖面上渡过一个夜晚,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渺小与孤独的忧愁。这里的“百里”表达了一种空间上的距离,而“一夜舟”则是时间上的流逝,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和牵挂。

“可能无意山阴雪,空复相思楚泽秋。” 这两句诗继续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可能无意”表达了一种无奈与不确定性,而“山阴雪”则是自然景象中的一笔生动描绘,增添了一份凄清与寂寞。紧接着,“空复相思楚泽秋”又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仿佛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宣室待君今即召,草堂移我欲归休。”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归属之情。诗中的“宣室”和“草堂”都是古代文人常用以指称书房或居所的地方名词,这里用来代表着等待和归宿的场所。诗人在这夜晚,渴望得到亲友的召唤,并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后,“诗来已拜千金诺,得得开帆莫转头。”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承诺的重视和对未来行动的决心。“诗来”指的是收到友人的书信或诗篇,“千金诺”强调了承诺的珍贵与重要,而“得得开帆”则象征着扬帆远行的决绝,表达了诗人在得到朋友的允诺后,将会义无反顾地继续自己的旅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以湖水为镜,对着遥远的山阴雪思念着亲友,同时又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决断。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答陆华父(其二)

雒都有佳人,高卧雪塞户。

千载尚可期,一寒那足顾。

功名诚傥来,贫贱有难去。

食竹岂非凤,食虫岂非鸡。

驺虞世不识,羔豚日刳刲。

且须拊掌共一笑,坐上鸱夷能滑稽。

形式: 古风

和答陆华父(其一)

幽兰怀春风,葭蓬亦芽茁。

同时不同调,物物自生活。

士穷不自食,苦学代耕猎。

文如六经非小伎,馀事不足置牙齿。

人言掷卢胜掷雉,我言函人不为矢。

形式: 古风

和答黄时举贡士献黄草布

九陌尘中一笑看,肯随风月到遥山。

应知枕石先秋冷,何羡槃冰及夏颁。

古意纻衣仍缟带,襟期华发更苍颜。

多君志力犹强健,不道人生行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和答潘端叔见寄

发白念少年,万事风雨过。

倦游得来归,一切付懒惰。

独抱杞天忧,徬徨意无奈。

濠鱼定何乐,幕燕渠敢贺。

叹君阳春词,激我巴里和。

古来奇特事,信是英雄作。

东山有晚遇,西山有终饿。

拭目须君早著鞭,乞与高人北窗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