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见寄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清明的时代敢于抱怨不被容纳,只能感叹我的道路与你相背而行。
只通过言辞就能让淮南之地的人感到畏惧,回去后才明白冀北的期望也只是空谈。
独自的鹤不必因日夜更替而惊慌,但一群乌鸦难以分辨雌雄。
庐山自古就有未被人涉足的地方,能与隐士一同深入探索它的奥秘。

注释

清时:清明的时代,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候。
怨不容:抱怨不被接纳或容忍。
吾道:我的道路,指个人的理想或主张。
君东:与你相背而行,比喻观点或方向不同。
淮南惧:淮南之地的人感到害怕,淮南泛指南方地区。
冀北空:冀北的期望落空,冀北指北方地区。
独鹤:孤独的鹤,象征高洁之士。
群乌:一群乌鸦,比喻庸俗之人。
庐山:中国名山,这里指隐居之处。
幽人:隐士,指深居简出、超脱尘世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题为《和刘道原见寄》。诗中充满了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为世俗所容的无奈感受,同时坚持自己的道路,与友人共同前行。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这里体现了苏轼在政治上的挫折与无奈。他曾在朝中直言不讳,但最终却不得志,只能归隐。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这两句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超脱态度和对个人品格的坚持,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最后两句则是苏轼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在庐山找到一处世间罕至之地,与同道中人一起探寻生命的深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政治挫折后对于自由、超脱与隐逸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刘道原咏史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刘道原寄张师民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

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

腐鼠何劳嚇,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羡君超然鸾鹤姿,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形式: 古风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一)

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

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