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清明后一日,用曝书亭《清明日饮杏花下》韵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

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

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

鬓丝禅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

意懒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回首。

春渐老、花飞渡口。

形式: 词牌: 燕山亭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节后的一幅春景图。词人顾太清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如红杏、白梨、绿柳以及娇莺的啼鸣,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开篇即点明时节,春燕归来,预示着春天的生机。接着,“风信几番吹透”一句,以春风的轻拂,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三句连用,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多彩画卷。“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以鸟鸣声衬托出春天的活力,同时“新簧圆溜”也寓意着新生与希望。

“依旧。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词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海棠花开,春衣初试,既是自然界的轮回,也是人生的片段。“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感叹时光易逝,容颜不再,而花儿似乎无法理解人间的悲欢离合。

“鬓丝禅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词人借酒喻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意懒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疲惫与对生活的厌倦,却在漫长的白天中难以摆脱。“回首。春渐老、花飞渡口”,结尾处,词人回望过去,感叹春天即将逝去,花儿随风飘散,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光、自然与人性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早春怨.春夜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

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

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菩萨蛮.次湘佩鹊

春阴乍合云偏散。幽窗更觉愁人倦。辜负看花天。

黄尘杂柳烟。三分春正好。弱絮黏芳草。

难熨小眉痕。相怜镜里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海棠倦倚东风重。梨花共结同心梦。阶下自徘徊。

苔侵金缕鞋。春光深几许。共坐花前语。

风动柳毵毵。花酣酒亦酣。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金缕曲.题吴淑芳夫人霜柏慈筠图

妙手传神似。画图中、雍雍肃肃,端方容止。

自是君身有仙骨,福慧双修如此。

堪称得、扫眉才子。

先世延陵遵古训,守诗书礼乐司中馈。

甘淡泊,厌罗绮。虚堂把卷双鬟侍。

对芳塘、一泓澄碧,轻阴满地。

此际身心清凉甚,兀坐嗒然隐几。

数十载、辛勤非易。

霜柏慈筠同苦节,感仙人降笔分明示。

传佳话,重乡里。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