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

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

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

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身体常常轻盈不定,时而穿过梅花遮住杏花,显得春天格外丰富。
离别让每个地方都增添忧愁,风雨每年更换着旧枝条。
半数瓦片已干枯,这是陶渊明居所的模样,沿着溪流延伸的灞陵桥从未断绝。
再次见到千门新绿,我内心感到凄凉,当年田野老翁的遗憾仍未消散。

注释

体:身体。
轻:轻盈。
定复飘:不定飘浮。
间梅遮杏:穿过梅花遮住杏花。
别离:离别。
愁色:忧愁的神色。
风雨:风雨。
换旧条:更换旧枝条。
拂瓦:拂过瓦片。
半枯:半数干枯。
陶令宅:陶渊明的居所。
沿溪不断:沿着溪流不断。
凄凉:凄清冷落。
千门绿:千门新绿。
野老:田野老翁。
恨未销:遗憾未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淡淡的忧愁情绪。开篇“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两句,通过对柳絮轻盈、如棉花般飘落的描写,以及梅花与杏花交织在一起获得春天的宽宥,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清氛围。紧接着“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别离而增加的忧愁,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和沧桑感。

中间“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两句,通过描绘荒废的古宅和连绵不绝的小溪及桥梁,勾勒出一幅荒凉古迹图。这些景象都在传递着一种历史的沉重与时光的流逝。

最后,“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两句,则是对那曾经的繁华如今仅剩下凄凉一片,以及诗人对于过去的遗憾和不满仍然未能释怀的情感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哀愁,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秋宵

秋宵如许永,兀坐思悠哉。

手误挑灯灭,情长鼓瑟哀。

清号生窍穴,皓色转崔嵬。

醉觉雄心在,流光且莫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意

又见庭梧一叶飞,物华心事两差池。

百年未半老相逼,四序平分秋独悲。

过岸山川云漠漠,残灯院落雨丝丝。

客怀料理须杯酒,哭向穷途定自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胡文定公挽诗三首(其三)

奕叶论深契,平生仰大儒。

淹留趋绛帐,寂寞奠生刍。

忍见摧梁木,悲歌碎玉壶。

尺书垂奖意,提耳愧朱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胡文定公挽诗三首(其二)

有意扶名教,躬行语默中。

楷模陶士器,药石补天聪。

衡岳邻新卜,伊川道已东。

传经知有子,接武大明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